【轉貼】成功高中校史


Recommended Posts

不知道可不可以貼欸...

我之前看偽基失敗高中的時候又跳到維基看成功高中

就找到這個xd

還蠻神奇的文章

但很長...

紅字我亂圈的別介意XD

還有文章中台北二中指的是我們(現在改名了@@)

-----------------------------------

日期:

2008-07-22

作者:

李禎祥

名稱:

政治犯濟濟的成功中學(上)

本文初次發表於《新台灣》週刊633期(2008.05.08出刊)

在白色恐怖的受難群中,知識份子(包括學生)是一大主流。幾乎每個歷史較久的學校,總有某些屆的校長、師生、校友成為政治受難者;中、高等以上的老牌學府,更不乏老師或學生突然無緣無故消失、提早「畢業」的例子。以高等學府而言,台大出身的政治犯數量最多;以中等學府而言,成功中學出身的政治犯數量之多,無疑是排行榜第一名。

從地理環境來看,成功中學是標準的「麻雀學校」,佔地兩公頃,只有台大校總區的五十分之一,走幾分鐘就可以把校舍繞完一圈。但從歷史的宏觀面看,它的校友人才濟濟,遍布各行各業,絲毫不亞於大學名校。學界如台灣史權威曹永和、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等;藝文界如作家古龍、小野、劉墉、張大春等;政界如謝長廷、連戰、郝龍斌、李逸洋等;商界如許遠東、辜濂松、林挺生、陳盛沺等,都是「成功幫」的一份子。本文限於篇幅,專講政治犯這部分。而且如下文指出,人才濟濟各校多有,不足為奇;但政治犯濟濟才是成功中學傲人的特色,也可說是該校的「精神遺產」。

在台北明星中學前三志願中,夙有「建中傲,附中狂,成功呆」之稱。這個「呆」字很傳神詮釋了成功的校風:既是鄉土,也是樸實。鄉土尤其是它的本色。一九二二年五月八日,它在權充學校的艋舺清水巖祖師廟舉行開校儀式,是為台北州立第二中學,一九二五年遷入現址。在日治時代,它是台北四所公立中學中,唯一以台灣人為主的學校(一、三、四中都是日人為主的學校,後來合併為建國中學);但是人數較少、成績較差的日本學生,卻享有較優的差別待遇。這個重大的定位,使它成為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台灣知識份子反抗運動的重鎮;加上校訓「質、實、剛、堅」這四字的薰陶,台北二中的學生一開始就很「呆」,不染貴族氣,具有理想性和行動力。也因此,它註定要和當權者「強碰」,也註定要和政治受難結下不解之緣。

根據藍博洲《沉屍˙流亡˙二二八》專訪台北二中校友陳炳基的口述史,可以看出一長串台北二中出身的抗日志士名單。一九三七年,二中學生林水旺、李沛霖、顏永賢、楊友川秘密成立「列星會」,共謀以革命手段將台灣脫離日本統治,後因事發入獄,判刑三年到三年半。這事件為二中的學生和校友上了重要的一課,陳炳基、林如堉、雷燦南、李蒼降、唐志堂等人都深受鼓舞,投入反日運動。

一九四四年春,「謝娥案」爆發,日本當局在台北各校園大逮捕,「二中幫」(含學生和校友)的陳炳基、郭宗清、黃雨生、唐志堂、王子英等人都受到牽連。其他另案逮捕的還有雷燦南、李蒼降、蔡忠恕等人。雷燦南寧死不出賣同志,被日本憲兵刑求至死;蔡忠恕在獄中,不幸死於盟機轟炸。另一方面,二中出身的曹永和與一中出身的郭琇琮別開蹊徑,在士林組「協志會」,以文化啟蒙為反日運動扎根,這是地方文史工作室的先驅。

這些抗日志士和他們的活動,很自然地在二中形成一種傳奇、一種傳統。而「傳統」這東西是很微妙的,一旦形成,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總會在不同的時代呼喚不同的人。二二八時,成功中學(一九四六年改名)學生主要扮演兩種角色:先是出面維持社會秩序,繼而成為槍下冤魂。但同時也有陳炳基、黃雨生、林水旺等人加入由李中志(二中落榜生)策劃的作戰計劃:聯合學生、烏來原住民會攻軍火庫,再進攻長官公署;終因三月九日屠殺部隊開進台北城,計劃不成,各自逃亡。

二二八後,二中出身的鬥魂們再度集結,在社會主義的感召下投入左翼運動,加入中共「省工委」陣營。昔日反日,現在反國民黨,抗爭精神一脈相連。他們有多人成為中堅幹部,甚至能發展出一個「成功中學支部」(黃弘毅、王子英等人)。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坐日本人的牢和坐國民黨的牢大大不同:前者關幾年就可以出獄,繼續和日本人周旋;而後者,啥運動也沒做的人判十年以上的比比皆是,而真搞運動的人,下一站就是馬場町。這是一生只有一次的大豪賭,白色恐怖時代的成功鬥魂,恰似櫻花怒放須臾隕落,不是賠上青春,就是賠上生命。

不知是巧合還是必然,一九五○年代大逮捕的重頭戲竟然就和「成功幫」有關。一九四九年八月廿三日,王明德(泰北中學出身)因為郵寄省工委機關刊物《光明報》而被保密局「詳加審訊」,供出成功中學支部的同志王子英等人;不久,保密局循線逮捕同是成功出身的姚清澤、郭文川、余滄州、戴傳李、許遠東等人;戴傳李被捕兩週後,他的姐夫鍾浩東也被抓;鍾浩東是基隆中學校長,基隆案又牽出李蒼降、唐志堂兩名老牌的二中鬥魂。光明報案和基隆案的破獲,又使保密局獲得省工委的重要線索,陸續逮捕陳澤民、張志忠、蔡孝乾、洪幼樵四位領導人。蔡孝乾等被捕後,向當局自新(張志忠除外),供出組織詳情,省工委一夕崩解。諷刺的說,對這個台灣史上最大的左翼組織而言,「成功是失敗的導火線」。

但成功青年最壯烈的犧牲也由此展開,在馬場町、軍監和綠島接踵於途。根據校友陳英泰(同是政治犯)所整理的名單,判死刑的計有李蒼降(基隆案,李友邦的姪子)、唐志堂(基隆案)、林如堉(吳朝麒案,與李登輝相熟)、黃雨生(簡吉案,海軍上將郭宗清的好友)、王超倫(學委案。據官方資料,由王子英吸收)、黃弘毅(阿里山支部案,由陳炳基吸收)、游英(學生,基隆案原判感訓,後涉蔡堯山案,死刑)等人。

判徒刑的名單更是洋洋灑灑,計有:林水旺(玉井案,十五年)、林從周(台北案,十五年)、李培燦(李培燦案,十五年)、王耀東(余大和案,十五年)、施顯華(林正亨案,十二年)、陳英泰(鍾國輝案,十二年)、蔡世揚(台北案,十年)、張燦生(傅煒亮案,十年)、楊國宇(林秋祥案,十年)、李沛霖(陳明忠案,八年)、朱華陽(廖瑞發案,六年)、黃財(季澐案,五年)、彭溫弦等。

這其中,林水旺一家堪稱「政治犯家庭」。母親黃查某、繼父楊仁壽都坐了政治牢。楊仁壽醫師在二二八後出任樂生療養院的院長。一九五○年前後,他和林水旺透過台南地下黨員高平儒的介紹,先後投宿台南名剎開元寺(其實是逃亡)。住持證光法師(俗名高執德,高平儒的族親)慈悲為懷,讓他們掛單,不幸被控「連續藏匿叛徒」。軍法官起初判他十二年,蔣介石嫌判太輕,要求嚴審。一九五五年,證光法師被槍決。

以上所述,只是成功青年在白色恐怖受難的一部分。此外還有一個更大尾的,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都是最活躍的鬥士之一;甚至在省工委崩盤後,繼續聯合其他同志撐起半邊天,發揮游擊隊精神,成為國民黨最頭痛的人物。限於篇幅,下期再續。

白色恐怖受難的成功中學(台北二中)校友中,桃園的林元枝無疑是響叮噹的人物。他在日本時代就是蘆竹鄉有名的抗日份子,戰後任該鄉第一屆民選鄉長。二二八時,率眾進攻埔心機場,奪取空軍武器,事後被通緝而長期逃亡。逃亡途中,加入地下黨,受張志忠領導,與簡吉、陳福星合作發展組織,並協助張志忠發展武裝工作。他人脈多,交遊廣,行動力強,從台北到苗栗都是他的活動範圍。一九五二年七月,林元枝終於出面投案;幾天後,在情治單位「肅殘小組」一次擴大檢討會議上,彭孟緝做了以下致詞:

「過去總統時常垂詢偵辦林案情形,個人實在無時不感覺惶愧萬分。林匪未能破案……不特是我們最大的恥辱……去年林案小組在桃園進行兩個多月,雖將林匪基地摧毀,捕獲了兩百餘人,但林匪行蹤仍無結果……」

林元枝雖然自新,終究難逃一劫。他後來被當局認為自首交代不誠,在沒有任何審判下坐了十九年牢,直到一九七○年底才出獄。二○○二年,台北地方法院判准對這位成功校友的長期冤獄,給予二、四七二萬元的賠償金,創下國內冤獄賠償最高紀錄。

一九五○年代政治受難的「成功幫」還包括以下許多被「感訓」的人:林約幹、簡守義(以上陳盛妙案);郭文川、余滄州、張英俊、姚清澤、戴傳李、許遠東(以上基隆案)。其中許遠東後來出任中央銀行總裁,在白色恐怖受難者中,官階是極高了,卻在一九九八年的大園空難喪生。

還有一些自首或自新的校友:包括王子英、郭維芳、徐昭然、楊斌彥等(可能還有陳廷旭)。楊斌彥後來做到四維企業董事長,並長期贊助推廣網球運動,兼有台灣「膠帶業之父」和「網球之父」的美稱。還有一些左翼校友下落待查。像四六事件被捕的丘宏仁(當時還是成功學生,其弟丘宏義是著名的天文物理學家、丘宏達是著名的國際法學家),以及被國府列入通緝名單的彭芳原、蔡克清等人。

另外,還有一些校友走上逃亡的路,包括陳炳基、吳克泰、周青、顏永賢等人都逃亡中國。陳炳基是台大法學院的學生領袖,在台灣逃亡期間,一度避難樂生療養院。吳克泰本名詹世平,是左翼青年李登輝入黨的介紹人,和陳炳基後來都做到中共政協常委。周青本名周傳枝,與吳克泰都是《中外日報》(二二八被查封)的記者。

以上列舉的成功校友,許多人後來都考上台大,出事時還在讀台大,因此一些台大學生案件,其實就是成功校友案件。除了這些名單外,應該還有許多校友未及列入。無論如何,和這麼多成功的政治犯相比,建中之傲、附中之狂算什麼?成功才是生龍活虎、領一代風騷的學校,敢和日本殖民當局鬥,敢和國民黨獨裁政權拚。

不幸樹大招風,這所盛產「叛亂犯」的學校很快就被當局注意,並且受到相當程度的壓制。曾幾何時,「質、實、剛、堅」的校訓,精神被抽掉了,變成「愛國家、求進步」這種小學風格的校訓;曾幾何時,「成功人」的形象變呆了,不是很會K書,就是很會操槍(軍事化操練的成功高中儀隊,是國慶表演的招牌隊伍)。曾幾何時,綽號「大砲」的席姓訓導主任來了,長期執掌保守反動的威權教育大旗,成為歷屆成功人的集體噩夢。曾幾何時,蔣孝文、蔣孝武也來了。成功昔日培養政治犯,今日培養權貴班,正和它的地理位置呼應:去軍法處很方便,去博愛特區也很方便。

成功的反抗傳統果真不見了?這又不然。這所學校的歷史非常耐人尋味,傳統不絕如縷。和彭明敏、謝聰敏聯合起草〈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三進三出政治牢的魏廷朝;組織「飛虹會」計劃推翻中華民國,後來成為台灣史深耕學者的楊碧川;擅長左翼論述和左翼文學的統派大師陳映真、成立有「台灣人諾貝爾獎」的台美基金會人才成就獎的王桂榮(海外黑名單)、蓬萊島案入獄的前內政部長李逸洋、學運世代的段宜康、前行政院長謝長廷……這些成功校友有統有獨,有本省有外省,有左派和非左派,各自在不同的時代延續反抗體制的精神,並且走出相當宏闊的境界,也使成功中學的反抗傳統更為豐富(當然,還有最近辭世的柏楊,他曾是成功中學的老師)。

「反抗體制」一詞涵義複雜,不是盲目破壞,而是有破有立,有盱衡全局的思考,提供新的視野和願景,魏廷朝參與的〈台灣人民自救宣言〉、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就是一個典範。成功校友的反抗傳統還有一大特色,就是濃厚的人文關懷,政治掛帥非成功之道。成功人即使政治受難,也要從歷史和文化面追根究底、論述著作,才算不枉此生。左統的陳映真和左獨的楊碧川就不說了,光就白色恐怖的歷史整理工作,魏廷朝的《台灣人權報告書》和陳英泰的《回憶、見證白色恐怖》就是兩部經典之作。不搞歷史研究的人,像王桂榮就成立「人才成就獎」獎勵文化學術,謝長廷就創辦《新文化》做文化扎根。放眼國內政壇的領導班子,謝長廷是致力文化工作最久與最深的人,這是偶然的嗎?

成功人關心文化學術,是從日治時代的士林協志會就形成的特色。這個反抗體制的文化團體,成功(二中)幫相當活躍(成員還包括旅居中國的二中校友何斌、潘淵靜),而且碩果僅存的一代宗師曹永和也是出身二中。曹永和沒讀過大學、刻苦自學而成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這是非體制的;他是第一位治台灣史而入選院士的學者,這也是非體制的;他提出台灣島史觀,超越左右統獨意識形態,以精湛的學術成就重建台灣史的尊嚴,並引領一九八○年代以後的台灣研究風潮,這更是反抗體制(長期以中國為本位、台灣為附庸)的極致表現。這是偶然的嗎?

這一段風華歷史,對時下成功學生而言,是聞所未聞的;正如對時下許多年輕人而言,台灣也有一大片的歷史空白。某些方面來看,成功中學和台灣的命運相似:兩者都是地小人稠,人才濟濟;都是短小精悍,志士多多;都經歷日本和國民黨的白色恐怖,都受過黨國教育的洗禮,都譜出左翼的進行曲和驪歌,左右統獨都到此一遊,歷史記憶都斷層與塵封。當然,也都曾經很「呆」。

然而時代的腳步片刻不停。如今成功人的形象又變了。比起以前,校風更開放,教學更活潑,並以才華實力開展國際交流:成功學生進軍國際奧林匹亞競賽,成功校友組成的「拉縴人男聲合唱團」進軍國際樂壇。這所擁有珍貴歷史與傳統的名校,也將繼續寫出它新一階段的歷史樂章。

本文(上)承蒙陳英泰先生指正:傅賴會為台北工業學校出身,王明德為泰北中學出身,都不是「成功幫」,謹此更正。

不知道有沒有牽扯到政治= ='

有的話就當作看不見吧XD

還有我怎記得是「建中傲,附中狂,成功帥」 -.-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篇我很久以前有看過耶!!!!!!!!!

說真的我以身為成功的學生為傲

其他的學校在我眼中根本不算什麼

成功高中才是真正的王道啊~~~

有資格可以當這些在社會上鼎鼎大名 名留千古之人的學弟真的是一件令人驕傲的事情

每次讀到他們的時候身為學弟的我總會有一種莫名親切的感覺以及不知哪來的喜悅...

總而言之 學長你們真是太使人欽佩了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months later...
嗯嗯

故事真的很長

請問各位同學(學長)

有人知道我們學校制服的歷史嗎嗎??

我好想知道喔 聽說一開始是卡其色制服

後來是什麼原因才改成現在這樣啊??^o)

話說改成現在西裝外套的

還是某個在成功很有名的海X

(聽說的啦看看就好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嗯嗯

故事真的很長

請問各位同學(學長)

有人知道我們學校制服的歷史嗎嗎??

我好想知道喔 聽說一開始是卡其色制服

後來是什麼原因才改成現在這樣啊??^o)

跟附中一起改的

只有建中不爽變

聽說是軍訓服裝= =""

下半身淺色制服的學校不多阿(離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