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ta 10 發表於 June 4,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4, 2008 新浪新聞: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80603/419465.html挑戰世界紀錄,《太平公主號》將往返美洲(中央社記者李安東台北三日電)結合台灣、香港、中國兩岸三地心力與智慧建造的中華古帆船「太平公主號」,即將於十五日自台灣啟程,橫渡太平洋進行往返美洲之旅,以挑戰世界紀錄並重塑六百年前鄭和七下西洋的輝煌。「太平公主號」是依照中國明代戰船型式製造的古帆船,從選材、造帆都使用傳統方式,但是古帆船沒有設計藍圖,沒有準確的比例圖,建造過程中雖然遍訪國內外各大圖書館和中外學者專家都不得要領,最後終於由船長劉寧生在台灣國家圖書館找到可靠的官方檔案「閩省欽定戰船條例」,再拚湊在中國南京發現的戰船條例下半部分,才複製完成明代古戰船。劉寧生說,「太平公主號」在中國福建晉江深滬港由一名陳姓老師傅製造,船長十六公尺、寬四點五公尺、吃水深二公尺,排水量為三十噸,船速約八海里。歷經一年後完成,將由十二名船員,以無引擎的方式,依照先人的智慧,利用風帆進行世界首度無動力中華帆船往返美洲的世界紀錄。目前,「太平公主號」經過香港海事博物館與英國海事博物館嚴格檢驗後,將於七日自香港來台,預訂十一日抵達,然後於十五日由台灣基隆碧砂漁港啟程,踏上橫渡太平洋之旅。沿途將經過琉球那霸、日本橫濱、加拿大溫哥華、美國西雅圖,最後抵達舊金山。明年三、四月間,「太平公主號」將返抵台灣,全程歷時十一個月,航程一萬八千海里。六十一歲的劉寧生也是台灣畫壇「老頑童」劉其偉的二公子,他曾在2001年完成駕駛無動力帆船環球航行的紀錄,六年來他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讓中華古帆船再一次揚帆四海,讓西方人見識中華古帆船的悠久歷史與智慧結晶,而在返航後,「太平公主號」則將捐贈給台灣的博物館,做為展示和教育之用。《太平公主號》圖示附:劉寧生簡介【海洋之子劉寧生】文章出處:http://www.knsh.com.tw/magazine/man/m76.asp劉寧生發現,台灣有許多人喜歡接近海洋,但卻苦無機會實踐。以帆船活動而言,他比喻打高爾夫球的人有高爾夫球場、打籃球的人有籃球場,可是帆船活動卻沒有一個活動場地。這對喜歡海上活動的人,無疑是一大限制。雖然台灣目前為止發展海洋活動仍有許多方面的限制,但是,喜愛帆船活動的劉寧生,依然在重重的法令限制下突破重圍,致力推廣帆船運動。劉寧生認為,帆船從教育上來講,它有知識的功用,可以學習如何與大自然相處,包括風向、流水、潮汐。它有溝通上的功用,可以藉此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因為帆船講究的是合作方面的能力,掌舵的人需與操帆的人相互配合。如果帆船能夠成為一項戶外的全民運動,那麼時下的青少年問題,諸如飆車、網咖等相對之下會少很多。他舉美國的柏克萊市來說,一九九一年他們所駕駛的帆船福龍號到達柏克萊的留停港。他就在港口邊看到許多青少年在港口推廣帆船活動。柏克來市撥出器材給帆船組織、柏克來大學則撥出人力給帆船組織來共同教導當地的青少年從事帆船運動。像這樣對政府有幫助、對社會有幫助、對青少年有幫助的事,我們台灣如果也能做到,那該是多好的一件事啊!劉寧生航海探險成功,家庭帶給他的教育,影響相當深遠。劉寧生的父親是著名的畫家劉其偉,這讓我們份外好奇他的家庭教育與一般人有何不同?他的父親對他環航又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從劉寧生書中的這幾句話或許可以得知一二:「我一生熱愛水上活動,更把航海視為人生目標這件事,未嘗不是和小時候父親給我的記憶有關。」劉寧生在書中這般自述著。有別於一般人父子一脈相承的行業,劉其偉從事的是集工程、繪畫、人類學研究於一身的探險家,同樣是探險,劉寧生卻沒有跟父親一樣從事陸地上的探索,而是朝明代鄭和下西洋的雄心壯志去冒險。談起父親對他的影響,劉寧生認為父親最特殊之處,就是給予他及他的哥哥很大的包容力,例如一般的父母很容易強烈的指責孩子的不是,孩子如有什麼奇思妙想,不是遭父親斥為荒謬,就是被母親笑為不可能。但劉其偉這個特別的父親,卻是鼓勵兩個兒子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無論是當公務員也好,想航海一樣可行。因為劉其偉的開放與自由,讓他的兩個兒子,劉寧生及他的哥哥都朝向了海洋方面發展,劉寧生的哥哥亦是一名優秀的航海員。「想像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如是說。因為劉老的正面支持,給了劉寧生廣闊的空間,也成為了劉寧生實現航海夢想的助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威震山河 10 發表於 June 4,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4, 2008 好羨慕劉有一個開明的家長多少孩子的夢想都被“一般”家長的諄諄教導給毀了我喜歡航海好像和他們一起跨越太平洋征服美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卡塔納 10 發表於 June 4,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4, 2008 仿效鄭和為什麼是跑美洲......中東東非港口歷險比較像吧不過讓古代的工藝再度展現於現世的人們 才是最重要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Zeta 10 發表於 June 6,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6, 2008 因為這些舉動,讓許多已經失傳的古老技術再度浮現上檯面這是很不容易的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威震山河 10 發表於 June 7,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7, 2008 仿效鄭和為什麼是跑美洲......中東東非港口歷險比較像吧不過讓古代的工藝再度展現於現世的人們 才是最重要的據說鄭和去過美洲xd因為太平洋比較遠啊,有挑戰性去中東就太容易了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卡塔納 10 發表於 June 7,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7, 2008 據說鄭和去過美洲xd因為太平洋比較遠啊,有挑戰性去中東就太容易了吧那只是個外國學者?提出的證據不足論點實在很難讓人信服如果連導航 船上各項運用設施 都用明代地科技水平的話航向中東也沒你想像中的容易 有些海域的海象狀況是世界出名的惡劣(至少台灣海峽就是其中之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姓韓者 11 發表於 June 10,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10, 2008 我想航向美洲的目的,就是想通過體現造船技術去證明鄭和去過美利堅不過近百年來地球氣候的變化使得一些風暴的破壞強度增加不知道古代的航海技術能不能抵擋現在的環境惡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