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如果把愛情中性的成分拿掉那它叫做啥麼?


Recommended Posts

如果當一個人的外貌變得

不再是你/妳所喜愛

你仍舊愛他/她 嗎? -----引思

--------------------------------------------

事實上

會愛一個人都是從外表開始的

外表 其實是屬於性的

如果沒有人有異議

那麼我想問 (以男男、女女間的愛情為討論範圍)

如果把愛情中性的成分拿掉 那它叫做啥麼呢?

是"無性愛"嗎? 不是吧 似乎愛本身就是性的樣子!

那 難道就是"真愛"嗎? 人人都想要真愛 真愛到底是啥麼?

---------------------------------------------------

拿父母對子女及師生的愛來做參考啟思:

子女不管生下來外貌怎樣 父母的愛依舊不變嗎

歷史上 就有 莊公寤生一事 (雖然不是因為外貌)

還有 孔子曾經一個人樣貌極醜 就斷然否定其才 的例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在看了一下資料,覺得有必要重新編輯。

Horizon - 柏拉圖式的愛情

它可以有以下的意義:

1. 理想式的愛情觀 (比喻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2. 純精神的而非肉體的愛情

3. 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4. 在這世上有, 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妳)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妳)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對象, 而且只有一個。

第一個意義最常被使用, 但其實是一個誤解。

不過既然大家都這樣用, 也就算是另一個意義了。

這誤解來自於柏拉圖的一個有名的著作"理想國"。

該書探討如何建構一個理想的國度, 因其或許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現, 故有人以此來詮釋何謂柏拉圖式的愛情。

第二個意義也經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誤解。

這誤解來自柏拉圖的形上學, 他認為思想的東西才是真實的而我們看見的所謂的"真實世界"的東西反而不是真實的。

第三和第四個意義才真的是柏拉圖的愛情觀或兩性觀

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 在那裡, 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的人, 到了這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

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 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這個詞也來自柏拉圖的理論)。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麼人們會有”戀情”。

在他的理論中, 沒有那一半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

而且, 在觀念世界的你(妳)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妳)最完美的對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也正在尋找著 妳/你。

而維基百科則是出現--

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

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經研究後認為,

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

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

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

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

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

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所以,這樣的解釋到底有沒有針對樓主的問題給予明確答案就要問樓主了。

我是覺得,愛情不可能"絲毫沒有"性的成分

可是"性"卻不是愛情中最重要的部分。

沒有性的愛情,包含沒有任何的接觸行為,連長相都被樓主給列入的話-

那不就網戀嗎?連照片聲音甚麼都沒有的"網戀",僅侷限在螢幕交談的文字,網戀。

真的有人是透過網路找到自己的真愛,但是,只有文字的網路顯得好虛假。

感覺不是"真實"的。

(其他的等我想到再來打好了

左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前面看下來還真的感覺會有點茫然......因為我之前喜歡人時其實都跟對方不熟,所以我常常在思考我究竟喜歡對方什麼?

可是剛剛看見左邊大節錄的維基百科那裏的定義時,我忽然懂了,

我自己認為的愛情,應該是那種雙方都十分珍惜對方以及雙方的感情、而且也因為相通的興趣或相近的思想而才互相吸引的,能夠相知相惜惺惺的,是我覺得最貼近我想要的愛情。

至於長相,如果不是你看得順眼的容貌,那又要如何朝夕相處呢?

所以不可能不考慮長相就有愛情的。

↑不過有部分主觀原因是因為如果不是我喜歡的臉我大概不太可能發展成愛情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