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尋找有看過[危險心靈]的國高中生


Recommended Posts

各位板友你們好:

抱歉打擾大家,我是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的學生,敝姓李。最近正在進行有關青少年對

[危險心靈]一劇的識讀與感想之研究,因此,想要邀請有看過[危險心靈]的國高中生,一起

分享對於此劇的詮釋與理解。訪談主要以劇情、人物、相關拍攝手法以及劇中呈現出來的教

育景象為討論重點,希望能藉此提供我們多一點關於當前學生解讀的聲音!

誠摯地邀請你(妳)成為共讀的伙伴!若有任何相關問題歡迎來信。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李倖君 敬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因為同學是主角 看過

不過幾集而已

我覺得思考模式很幼稚

誰說一定要數學課加課成績才會好呀?

劇情背景 看了兩三集就不想看了= ="

加課就加課 不加就不加

被排斥就排斥 上法院告不就好了

(沒看幾集的心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喔ˋ危險心靈真的好看阿

雖然我沒有機會全部看完他

但是我很喜歡不片子的導演

因為整部片子 為什麼可以納嚜親近那嚜深入的重點

就是他全程有DV拍攝

很酷吧

有時候會有雜音 所以你會有點身入其中的感覺

而且他選擇的角度很特別

因為DV不像是一般射影機 所以在選角度拍攝是很重要的

很多角度 都有特別的涵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看危險心靈的時候,心情很沉重

曾經有幾次因為看得太痛苦而不看

因為類似事情在我身邊發生過很多次

這部作品主要在於從多方面去觀看各種層次的人物的想法與行為

多少人在教育體制下被迫害,我們以前可能會不加思索唾棄的某些階層,是如何被造成的

每個人不同的想法與行為最後糾結成一個不安定的力量

學校如何去操縱學生的行為,價值觀如何去恐懼大家,尤其恐懼家長

學生如何被灌輸,直到愚蠢的一切看在眼裡都成為自然

從外表看謝正傑的行為的話,大概我們都會認為他是壞學生

而這部片給我們機會去看謝正傑的想法發生因果,使我們了解到,人再大環境下如果有自己的疑惑,疑惑產生之後他該如何處理。

影片當中的謝正傑的行為,可以說是賭上自己的前途,在以升學導向為主的社會裡,要這樣幹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當詹老師與謝正傑搭肩站在同一陣線的這個時刻,他們進入了最原始也最純正的思考狀態

人唯有在這種狀態下,才能看到事情的本質,在那一刻,他們不再是師生關係,而是有相同理念的人(當然這當中也包括老師保護學生的天性)

最後事情結束,寂靜竟然如此快速的改變這一切,彷彿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哪裡誇大了 ? Why? 我覺得很真實阿 

這部戲  反映了很多事情  

抗爭?

情節不是只有包括謝政傑

還有中輟生艾利 

不單單只是升學的問題

而是

現在的教育到底怎麼了? 

在影片中有演出了 古老觀念的問題

壞學生 ?  好學生 ? 到底誰好誰壞

難道成績好就是好學生 ?

成績不好的就是沒有用的壞學生?

前段班的學生就是寶 ?

後段班的學生擺著爛 ?

不是只有看成績 能評斷一個人的價值

再者.戲劇中 學校做了最不當的示範

有課後輔導.有編班制度

卻對戲劇中的教育部 謊稱 沒有

之後變的  無關緊要的態度

使得戲劇中的 沈韋 必須轉班

大家都把教育 認為成  反正不關我的事 

我只要把他們升到好高中 我就沒事了

而現在的社會人格的養成 似乎也不重視了  重視的是那成績

(( 也許有人認為我太誇張了..但是如果你從頭到尾看一次..你就知道了 ))

(( 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教育負出責任 不是只有老師..家長..學校..要負出責任 ))

這本書為什麼會有抗爭 ?

就是因為大家都把教育認為成理所當然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想了長篇大論想提出,但是又怕廢話太多,簡單說幾句

就算是高中老師一樣也有

我只要把他們升到好大學 我就沒事了

的想法

然後,根據最現實的考量,就讀書以外,你有什麼更好的管道出人頭地

再來,有太多無能的家長,管不動自己的小孩,不然托兒所安親班家教班補習班怎麼出來的

你以為只是應付學校老師教太爛而已嗎?

有多少家長自己無能只好送小孩去別的地方給別人管

前段班=好學生、後段班=壞學生?這不一定啊...好吧,以後誰當教育部長再大刀闊斧改革吧

我自己也喜歡過著輕鬆自在的生活,但是一點點苦都擔不了,以後連路邊狗大便都沒得擔。(清潔工太多都被掃完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教育是為了什麼?為了提升國民素質還是給一張裝飾用的文憑?

是為了縮小城鄉差距還是只培養所謂好學生?

學習難道不能輕鬆一點嗎,大眾總是以升學比率來評斷學校,造成老師們的壓力,老師想拿出成績又管不了太多學生,當然先服務好學生,考九十的分受到肯定,難到從三十進步到六十的就不值得讚揚嗎?學生不放棄學習的機會,老師就先放棄了,那他要如何翻身呢?

危險心靈中的事件或許太過激烈,但是教育背後的問題真的不只這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5 months later...

我覺得危險心靈要探討的主題,很值得大家注意

但是我覺得編劇有點不用功

第一. 國中升高中的考試叫「基測」不是劇中說的「學測」

第二.或許是我念的國中給我們很多尊重,不過劇中很多處罰方式都太過火了

第三.不能轉班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些排擠他的學生們相信什麼?不就是上好大學、拿好學憑、找好工作,領高薪水?

現代的大家太過安逸生活,現在學生容易被洗腦

如果謝政傑成功的反抗教育部和整個教育體系,他們之前的信仰,那些上好大學之類的事不就完全被破壞了。

一場教育,演化成這個樣子是否是讓人始料未及?

一拿起書本滿腦子想的就是要如何超越別人,而不是深入理解你在學習什麼?

考試是個競技場,學生們儘可能的吞食著分數,人們學習平庸好讓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人人喊打的目標。

在劇中的張心如我倒覺得他承受了更多更大的壓力,他認同了政傑的作法,但是卻因為父親是個主任,而不能當個出頭鳥。所以我覺得劇中安插這個腳色是成功的。

鏡頭轉回來政傑身上,他很有勇氣,他也有朋友還有他的親人。如果你沒有強力的經濟後盾,相信大家都沒有勇氣去賭上自己的前途。

---

其實劇情不會太誇張,因為現實中,要引起大眾注意

唯有,社會運動和

抗爭。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我覺得危險心理整個寫到我的國中生活

你們能想像一直被故意找麻煩

被全班排擠

然而卻又求助無門的日子嗎?

而且最糟的是家長竟然不相信自己的小孩

那真是超可悲的

雖然我沒有把電視劇危險心靈看完

可是小說真的寫的很棒

把我以前想做的事都寫上了

有一群挺自己的人,向報紙或上級投訴學校的惡行

整個就是寫到心坎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8 months later...

其實我覺得裡面寫的很好 我也看過原本的書

可是我覺得裡面真的很誇張

有上老師開的補習班就會考的比較好?

挖勒 難道基測 學測就是老師出的喔

不過我覺得危險心靈的結局有點令人感覺未完成(也不知怎形容這感覺)

這是看完覺得遺憾的地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小時候,我好想背著大大的書包去上學。我以為我會在學校學習思考、體會、尊重、分享,好讓我更懂得享受生命所賦予我的一切,更懂得熱愛這世界。直到我開始上學之後,我才明白我想錯了。他們說:教育就是競技場,而讀書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爭奪戰,為了保持領先,我們放棄了思考、體會、尊重、分享,開始學習平庸、冷漠、虛偽、貪婪。我已經不想再繼續長大了。當我們不再保有孩子的純真時,青春、歡笑、自由與想望也就遠離了,我們彼此責怪、相互憕恨、鬥爭、殺戮……直到我們徘徊在黑暗與荒蕪裡,直到無助的吶喊與哭泣淹沒了我們。我要明白的告訴每一個人,是我們的平庸、冷漠、虛偽、貪婪讓生命變成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親手種下死亡的種子,讓腐敗在自己的內在萌芽,茁壯。是我們自己澆水灌溉,眼睜睜的看著我們在腐敗中失去自己,在腐敗中失去一切。』

『有沒有人想過,監獄禁錮的只是無形的思想?能夠酷刑迫害的也不只是看得見的刑具?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如果一間應該傳出學生嘻笑聲的教室,聽不到嘻笑的聲音;應該充滿健康活蹦身軀的操場,看不到活蹦亂跳的身影,那麼它跟長達十二年的監獄刑期有什麼差別?』

『十二年的禁錮會怎樣改變一個人?如果那一對一對無精打采、死魚般的眼神讓人聯想到死亡的話,監獄堆積如山的屍體至少還有一張一張的照片可供紀念,而孩子們逝去的那些閃耀著光芒的眼神,我們將要去哪裡憑弔?』

『如果人與人之間,在一起的目的都只是單純的為了瞭解彼此,那該有多好。』

以上是我的心聲

看危險心靈這本書的同時

我正在準備基測

我真的覺得台灣的教育病了

學生一再的唸書、考試、唸書、考試

腦袋完全僵化,思想也變的偏差

上學期就在我的國中

有同學上學其間發生車禍不幸去世

結果我上學校的網站

竟然有一個學弟在他的部落格說

"太好了,少了一個校排的競爭對手"

大家想想,如此麻木不仁,就算再會讀書、再聰明又有什麼用?

無數個晉惠帝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

「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

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

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

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

嘉義一位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再買就好啦」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

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

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在你我身邊「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

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

有一頓沒一頓。富小孩不解,資優生「祖辰」在周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

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祖辰並不是個案。

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

「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文章摘自學習電子報

話說晉惠帝執政時,天災人禍不斷,很多百姓沒飯吃,活活餓死。惠帝聽見臣下報告這件事,同情之餘也大惑不解,問道:「何不食肉糜?」

那些飢民沒飯吃,為甚麼不用碎肉煮粥來吃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有時很想為謝正傑說話((他有時都保持沉默,讓我很想扁他!= =+

好看啦!!書也很好看!

台灣的教育啊~~本來就只有一字形容:爛!!

甚麼都爛!小學到大學都一樣!!((大學以上我就不清楚了~

唉唉唉~!!無奈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第一次看危險心靈的時候是國三,是個太貼切的年紀。

我國中也有採能力分班,好還是不好?

其實我跟分班後的同學感情都很好,後來甚至很感謝有中心班,有個安靜環境。

也可能是因為中心班,我才被推上現在的學校,接觸到更多以前沒碰觸的層面。

可是反觀那些被歸類為非中心班的人呢?師資?

我滿喜歡一個段落的,就是那個老師也拿起了大聲公,說出了他的心聲,

家長,老師,學生

三方面的訴求、衝突、矛盾

現在的教育部、學生團體、家長組織

如果只剩下無謂的批評、白老鼠的年代,那解決辦法到底在哪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無數個晉惠帝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

「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

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

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

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

嘉義一位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再買就好啦」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

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

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在你我身邊「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

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

有一頓沒一頓。富小孩不解,資優生「祖辰」在周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

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祖辰並不是個案。

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

「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文章摘自學習電子報

話說晉惠帝執政時,天災人禍不斷,很多百姓沒飯吃,活活餓死。惠帝聽見臣下報告這件事,同情之餘也大惑不解,問道:「何不食肉糜?」

那些飢民沒飯吃,為甚麼不用碎肉煮粥來吃呢?

其實從以前我就對這種事情抱持著疑問

為什麼 聽到這樣的事情 他們還可以笑的出來?

難道他們不會設身處地為人著想?

也許我也算是一個不聰明但還算幸運的人吧!讓我能對大家無法體會的事情

有深刻的體會也許就是因為我父母常常說的要設身處地 為對方想

我每次看完電影後 也有那種 如果我是他 我會如何決定

和我有沒有這個勇氣 去做的想法出現 每次一想到這 就會覺得 很困難

人 還真的是沒辦法心想事成阿=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六甲樂團有一首是這麼寫的:

走在街上目光不經意掃到一位 身長只有一百三十公分的小朋友

他的肩膀上扛著像是巨石的書包 在那邊死命的奔跑深怕上課會遲到

有誰能夠明白 現在的他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總是讓人猜不透

猜不透 看不透 想不透 聽不透

別說妳不懂 一副心甘情願 去上課搞不好內心一團遭

過了幾年上了國中漸漸覺得 已經長大了有自主權

甚至認為可以主導自己一切的行為 但又有誰知道那股怨氣已經慢慢在燃燒

再來回想巨石般兒時所背的書包 如今的重量無可厚非少了又少

他的肩膀輕鬆許多走路可以大搖大擺

再來想個最帥的姿勢跟女同學搭訕 此刻的他天不怕地不怕

不怕上課會遲到 更不管有到沒有到

課堂上文謅謅 文謅謅的書本早就已經對他沒有用

比不上附近球間電動間來的準時簽到 連在校的老師都不認得他的名號

放手不管 任他放牛吃草 但店家的老闆卻可直呼他的名字外號

讓他無奈 這裡才是學校

#為什麼生在這個家 這個不完整的家 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就是我的家

 各種不同的嘻笑怒罵聲 完全來自這個家 難道這就是我命中注定成長的地方

 為什麼挨著一巴掌 難道心甘情願嗎 還是不得不承認這就是我愛的家

 不厭其煩的悲歡離合 他總是眷顧在這個家

 早已經習慣一個人躲在牆角 直直哭 直直哭

到了深夜回到家門口 眉頭思索了一下放不下 放不下心的他

怕是進了門又是一陣毒打 賞個兩巴掌跟著毫無頭緒的謾罵何嘗不是這個樣

終於鼓起了勇氣開了門 四下卻空無一人 莫名的失落感 不自覺緩緩上揚

鼻頭一酸紅了眼眶 化身孤苦伶仃的他 只有獨自一人坐在家中冰冷的沙發

無意間打開了電視轉了又轉看了又看 聞著血腥暴力 電影的情節有樣學樣

已經沒有人能阻止他的想法 但會有誰知道那股怨氣已經慢慢在發燒

相信接二連三的事情一發生值得恐慌 那些突發奇來事件的後果不堪設想

早在學校抽煙打架勒索習以為常的他 一而再再而三無非是想當個老大

此刻的他有叫小拼輸贏 下了決心豁出去 接著來個大幹一場 完成自己的夢想

但是踏上不歸路的下場難逃法網 這才知道事情發展並非那麼簡單化

一直到雙親接到條子館打來的電話 氣急敗壞 一陣咆嘯亂罵

接著他對父母撒了一個出示善意的謊 直說感化院才是他的家

你已經生在這個家 這個很完整的家 為什麼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你的家

各種不同的品學兼優 孩子完全來自一個家 這就是你命中注定成長的地方

越大關係就越差 不能心甘情願嗎 還是你不得不承認這就是我們的家

不厭其煩的辛苦老媽 她總是眷顧在這個家

早已經習慣一個人躲在牆角 直直哭 直直哭

這不就是台灣的教育嗎

小學 爸媽只希望你活得開心就好

國中 爸媽只希望你活得健康就好

高中 爸媽只希望你考上一所首屈一指的大學 而其他都是屁~

也製造出我們這些人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