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邁入歷史?"大中至正"


Recommended Posts

前幾天

看見新聞所報導

教育部將拆除"台彎民主紀念館"(原中正紀念堂)

廣場前匾額四字"大中至正"

心裡實在憤怒不已

我並沒有任何政治立場

不偏藍不偏綠

純粹以文物觀點去看"大中至正"

之所以要拆除

教育部理由為

"大中至正"四字有涵蓋蔣中正之意

為避免蔣中正之神格化

和捍衛台灣人民之民主

將以"自由廣場"四字

代替"大中至正"

這讓我感到十分不以為然

"大中至正"本出處為明·王守仁《傳習錄》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城,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釋 義:極為公正,不偏不倚。

以文物的觀點來講

大中至正牌樓是一個極具正面啟發性的文物

以藝術來講

這牌樓是極具中國古色古香的建築

再說這四字是由名書法家兼大會籌委楊家麟先生所題

為什麼要拆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阿!!!

P.S.星期五有人要跟我去大中至正一日由嗎??5點從政附出發喔!!!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個人淺見ˊ ˇ ˋ"請別介意

"大中至正"代表的不見得是老蔣阿...

如果新聞都寫了,李連英的墓碑上都刻了,有這句的對聯

我是不懂,墓碑上刻的文字內容和那人的成就關係...並不見得有關吧

那種東西,拿來吹捧自己是很正常的吧?

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等等

如果被哪個壞人拿去刻墓碑

就變成壞的意思嗎?

"大中至正"....想想他的意義,個人是認為比自由廣場有深度點

不是代表蔣中正,也不是老杜說的"大中!" "至正"

貼上大中至正的意思....

原來是取自理學的概念。

周敦頤《太極圖說》說﹕「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 (自註﹕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而主靜(自注﹕無欲故靜), 立人極焉。」

張載《正蒙‧中正篇》說﹕「中正然後貫天下之道,此君子之所以大居正也。蓋得正則得所止,得所止則可以弘而至於大。」

又說﹕「學者中道而立,則有仁以弘之。」

邵雍《皇極經世書》﹕「至大之謂皇,至中之謂極,至正之謂經,至變之謂世。」參有關解釋。

「大中至正」和「中正之道」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道德標準和理念。「中」、「中正」即儒家提倡的「中庸」、「中道」,有時也稱之為「中和」,意為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宋儒以「理」、「天理」為中正或中庸之道(見朱熹《中庸章句》),實際以儒家的綱常倫理作為道德修養的最高目標。圭堂所說的「中正之道」除含有理學的理解外,還有他贊賞的像維摩詰那樣把入世和出世、居家和修道相結合的符合大乘「中道」、「不二法門」的做法,稱之為「居士大中至正之道」。

即是大中至正,不偏,不偏不倚,不過之也無不及之心。如心者,即是不變不遷,始終如一,不隨外界之變而變,心不隨境轉。故忠恕便是不變之平等心。

建中板也有在討論

上面是我找到的部分

@@總版主可以合併一下吧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