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中國歷代興衰,取決於鈦金屬濃度[學者發現,湖泊沉積物影響氣候與文明]


Recommended Posts

湖泊水文鈦濃度,反應中國盛衰

310147121.jpg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市一日電):轉自雅虎新聞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厚雲,今天在國立成功大學發表受湖泊水文控制的鈦濃度,反應中國歷代盛衰的研究,推翻德國學者今年發表鈦濃度是受到冬季季風影響的研究,國際期刊Nature近期內將刊登這項研究成果。

周厚雲去年受邀到成大參與地球動力系統研究中心的研究,他的受湖泊水文控制汰濃度反應中國歷代盛衰的研究,獲得Nature的肯定。成大表示,國內刊載在Nature雜誌的論文,一年不會超過十篇。周厚雲和德國學者Yancheva et al.,都同意鈦濃度能反應中國歷代盛衰,甚至全球歷史較久的古文明,例如瑪雅文化,也都適用,但兩人對鈦濃度的來源看法及研究成果不同。

Yancheva et al.今年一月在Nature發表的「間熱帶合區對東亞季風的影響」,發現湖泊沈積的鈦濃度反應中國歷代盛衰,鈦濃度高時,屬乾旱期,多動亂,朝代變遷;鈦濃度低時,氣候穩定多雨,國力強盛,社會富饒。Yancheva et al. 主要是利用中國大陸廣東省境內的湖泊,重建一萬六千年來冬季季風的演化,且認定鈦濃度高低受冬季季風的影響,也就是中國大陸歷代盛衰受到冬季季風的影響。

周厚雲也在同一區域研究,但他發現湖泊鈦濃度高低不是受到冬季季風影響,而是受到湖泊水文的控制,這篇「湖光岩沈積物中的鈦指示冬季季風嗎」的研究,推翻了Yancheva et al.的研究成果,這是古氣候科學研究的新發現。

周厚雲說,當今鈦濃度稍微偏高,顯示人類對天氣有較高的適應能力。

成大表示,基於相同的論點,成大正對台灣水庫、湖泊進行研究,以反應台灣進步的情形。

PS.鈦金屬結構式與路易士電子點式如下圖:

Ti-TableImage.png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水域中的鈦濃度受氣候影響很大,而中國社會自古以來農業頕了很重要的地位,農業生產狀況免不了受氣候的影響。

——農業的一段時期內狀況也會影響到政治層面上的變動。

所以研究這方面的知識很有意思,看似不相關的事物其實是有緊密聯繫的。。如果從樓上的繼續推論開來,還會有如下猜測:

會不會這就是導致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原因之一?會不會南宋為此調整經濟結構,而使商業運營成為那個時期的重要財政收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所以研究這方面的知識很有意思,看似不相關的事物其實是有緊密聯繫的。。如果從樓上的繼續推論開來,還會有如下猜測:

會不會這就是導致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原因之一?會不會南宋為此調整經濟結構,而使商業運營成為那個時期的重要財政收入?

最近看了一本書,也是講到這方面的,是以能源的觀點來看,但不是講中國,而是在說明能源與社會經濟活動的關聯性

他是以熵( entropy ) 的角度來看的,說是自然界本來是接近零熵,但是能源開採後亂度就越來越大,這裡不是說真的亂,而是指複雜性與熱力學中的不可逆性,只是一個指標而已。文明的發展變化跟能源是有直接關係的,但是那些看起來沒關聯的,其實也跟能源有很大的關聯。以前在原始時代亂度很低,現在則是高熵,也稱為[高熵經濟],書中還指出其他替代能源是如何的不實惠與沒有發展性,書本內容主要是在說明石化能源消耗的速度與未來社會變遷的關聯,文中數度提到[產油高峰]

所以[熵]也是一個影響文化變遷的討論點,例如能源也可以直接影響環境造成變化,而間接地促成了十字軍東征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