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學經歷 灌水揭秘


Recommended Posts

【記者黃俊銘/專題報導】2004/07/20 聯合報

翻開兩廳院的節目單,琳琅滿目的音樂家介紹,令人目不暇給;不過,許多人可能不知,這些充斥「德國音樂院演奏碩士」、「曾在卡內基演出」、「曾獲蕭邦大賽」等文字,經常魚目混珠,甚至有灌水嫌疑。節目單淪為音樂家自我吹捧的場域,連樂界人士都搖頭。

文太長

詳情點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許多人到歐洲學音樂都是認為歐洲的環境較英美來的好吧

台灣不承認歐洲的學制是台灣的問題而不是出在演奏者的身上

其實平心而論,能上國家音樂廳(演奏廳)演出的也有一定的水平

兩廳院也是有在控管的阿

我認為都還不至於到什麼灌水那麼嚴重的地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過在高雄有在灌水

之前安寧來台灣演奏時

得獎項目裡有一個什麼華沙蕭邦鋼琴大賽特別獎

我從來沒聽過那是啥???

而且去官方網站好像也沒有這個獎項

http://www.konkurs.chopin.pl/index.php

而且說實話

得獎不是實力也不是音樂家的最終目標

(以上純屬個人淺見,話說編輯鍵好像不見了0_o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安寧那個獎,有兩個可能,

曾經有不少次評審委員會選出"詮釋優異但不贊同"的特別獎,

我在Archive裡沒找到,但是這是真的事情。

另一種可能是"榮譽獎",通常是決賽前最後一批被刷掉的人,

經票選"最應該進決賽"的人。

回應歐洲環境,

我剛剛從義大利德國玩回來,

那邊藝術氣息真的很豐富,

我在Witterburg, 一個四萬人的小鎮,

一週有五場音樂會,七場管風琴小演奏會,

還有無數的街頭藝人,街頭藝術更多,

文化城萊比錫又更是豐富,

在法蘭克服則是看到連管絃樂團節目,

一個音樂廳一個月就二十場以上。

真是一個有文化的地方!

而且我覺得這樣的文化真的會形成環境,

我們幾個導遊都是前東德教育程度很低的人,

小學畢業之類的,但是他們的禮貌、

他們欣賞藝術的態度跟深度,

真的每個都很深很有內容,真的是好環境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安寧那個獎,有兩個可能,

曾經有不少次評審委員會選出"詮釋優異但不贊同"的特別獎,

我在Archive裡沒找到,但是這是真的事情。

另一種可能是"榮譽獎",通常是決賽前最後一批被刷掉的人,

經票選"最應該進決賽"的人。

回應歐洲環境,

我剛剛從義大利德國玩回來,

那邊藝術氣息真的很豐富,

我在Witterburg, 一個四萬人的小鎮,

一週有五場音樂會,七場管風琴小演奏會,

還有無數的街頭藝人,街頭藝術更多,

文化城萊比錫又更是豐富,

在法蘭克服則是看到連管絃樂團節目,

一個音樂廳一個月就二十場以上。

真是一個有文化的地方!

而且我覺得這樣的文化真的會形成環境,

我們幾個導遊都是前東德教育程度很低的人,

小學畢業之類的,但是他們的禮貌、

他們欣賞藝術的態度跟深度,

真的每個都很深很有內容,真的是好環境阿!

不過注意喔

德國人很排外

我老爸的公司跟德國的ABB&西門子和日本的東芝合作

德國人和日本人很排外

文化只是一層皮

人的內心又是另外一回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