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 11 發表於 June 30,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une 30, 2007 本文作者於08年初跳槽裏想箱哲學版,如果你喜歡我討論哲學的方式,歡迎過來逛逛。這篇文章本來是為了回應emptiness的文章【問題】無ˋ空ˋ虛三者的差別何在???不過後來我決定把它獨立PO出來-----------------------有很多哲學問題問的都是很令人困惑的問題,比方說知識是什麼? 當我們說某個人知道某件事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真理是什麼? 當我們說一個句子為真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善是什麼? 當我們說某個行為是善的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正義是什麼? 當我們說某個政策是正義的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可是,並不是所有令人困惑的問題都是哲學問題,比方說如題敝人目前認為[無]是指連空間都沒有 [空]是指有空間卻沒有東西在內 [虛]的話...,我就不搭清楚了這樣的解釋對嗎???還有[虛]的定義為何???一個問題是不是哲學問題,牽涉到很多判準,有一些判準可能根本說不清楚(雖然我們希望我們能說清楚),在這篇文章哩,我試圖說明其中一個重要的判準,我相信這個判準可以用來解釋說,為什麼知識是什麼? 當我們說某個人知道某件事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真理是什麼? 當我們說一個句子為真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善是什麼? 當我們說某個行為是善的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正義是什麼? 當我們說某個政策是正義的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這些問題是哲學問題,而無是什麼?空是什麼?虛是什麼?不是哲學問題,至少目前不會是。首先我要做一點技術上的說明,這個說明和這篇文章要講的重點沒有關係,但是也很重要。我們很喜歡問"X是什麼?"這樣的問題,然而這樣的問法其實一點也不清楚。比方說,當我問"健康是什麼?"的時候,答案可能有百百種:"健康就是財富" "健康就是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幸福" "健康就是一個人平常的體溫維持在36~37.5度,然後肌肉..."...(事實上這個例子不太好,但是我相信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更好的例子)簡單說,"健康是什麼"這個問句,混淆了好幾個問題:"對你來說,健康是什麼?" "你覺得健康的條件是什麼" "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健康的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當一個問句混淆了好幾個問題在裡面,我們就不能保證聽問題的人能回答到我們想問的那ㄧ個問題。所以,比較好的問法會是,用另外一個問句來把要問的東西明確化。如果我們不希望聽到"真理就是生命的最終目標"之類的奇怪回答,當我們我們問問題時,就最好把"當我們說一個句子為真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接在"真理是什麼?" 後面。當然,並不是所有"X是什麼?"這種形式的問句都需要在後面接著補充說明。像是"蘋果是什麼?"這種問句本身的意義就很明確,不需要再加以說明。OK,現在我們要進入重點。當我們問"X是什麼?"的時候,我們不外乎就是想要知道"X"這個字的用法。(而當"X是什麼?"混淆了好幾個問題的時候,就是問問題的人沒有把他要問的是哪一種用法給講清楚)比方說,"長頸鹿是什麼?" 通常就是在問"哪一種動物我可以叫牠'長頸鹿'?",而"知識是什麼?"在哲學討論裡通常是在問"要滿足哪些條件,我們才會說一個人知道某件事?",而"真理是什麼?"在哲學討論裡通常是在問"要滿足哪些條件,我們才會說一個句子是真的?"在"X是什麼?"這種形式的問題裡,有一些問題很簡單,比方說"長頸鹿是什麼?"或者"蘋果是什麼?"。這些問題顯然不會是哲學問題,事實上我們很難相信這麼簡單的問題值得我們花費任何的學術資源來研究(除非有人故意玩文字遊戲)。在"X是什麼?"這種形式的問題裡,有一些問題很複雜,比方說"光合作用是什麼?" 或者"廣義相對論是什麼?"。這些問題比較難懂,甚至我們可能花了一學期的時間還對它們一知半解,但是這些問題也不會是哲學問題,因為這些問題雖然複雜,但是對於問題的答案我們有很明確的定義,雖然這個定義可能不符合事實,比方說,光合作用的原理或許不像現在的植物學家和化學家所理解的那樣,但是當我們使用它們的時候,我們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這件事是很明確而且無爭議的。在"X是什麼?"這種形式的問題裡,有一些問題很奇怪,奇怪點在於說,我們明明對於"X"的用法有一定的認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X"這個字溝通無礙,但是在一些地方我們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知道"這個詞,當我看了氣象預報而帶傘出門,走到一半變天了,我會說"看,我就知道會下雨";當我路過廁所順手關了燈然後聽到小灰塵受到驚嚇的聲音時,我會說"靠,我不知道你在裡面"。"知道"這個詞我們每個人都會用,而且我們的用法是相差不大的,似乎我們默認了同一套規則,這套規則告訴我們說在哪些情況下一個人知道某件事而再哪些情況下一個人不知道某件事。但是當我們想要把這套規則明確地寫出來的時候,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也就是說我們發現了一些case,在這些case裡,如果我們用我們試圖擬出來的規則來解釋"知道",我們會得到與直覺完全不同的結果,所以在這裡哲學家有了很明確的任務:找出補完規則的方法,使得我們可以有一套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符合直覺ˇ的"知道"的定義。(關於那些帶來困難的case,小幽在這裡有討論其中一個)換句話說,哲學家的工作不是對於那些奇怪的字眼給出定義,而是對於那些"明明我們對於它的用法有明確的共通的直覺,卻找不出合適的定義"的字眼,想出辦法來找到潛藏的定義規則。更重要的是,哲學家們的研究會focus在那些會引起困難的case上並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單單鑽研一個字眼的意思。回過頭來,emptiness的問題的問題就變得明確了一點:如題敝人目前認為[無]是指連空間都沒有 [空]是指有空間卻沒有東西在內 [虛]的話...,我就不搭清楚了這樣的解釋對嗎???還有[虛]的定義為何???"無" "空" "虛" 這些詞並沒有讓我們在使用上遇到什麼麻煩,而就算有,我們也還沒有發覺。如果emptiness的問題在於不清楚這些字的意思,這個問題會是一個國文的問題。如果這些字眼是某個科學理論裡的重要字眼,而emptiness的問題在於他想知道在這個理論裡這些字眼是什麼意思,那這個問題會是一個關於科學理論的問題。如果emptiness的問題在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這些字眼有明確的直覺,但是在一些情況下我們遇到了麻煩,那麼emptiness應該把那些會引起困難的case說明清楚,大家才能討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