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腳尾米」作戰──從假新聞播報事件反思當代臺灣媒體


Recommended Posts

  前在網路上偶然間看了名為「腳尾米」的紀錄片,才了解到現代臺灣的有志者對媒體亂象的反彈是越來越大了。

  整體來說,我們可以在「腳尾米」紀錄片中感覺到作者的批判情緒之強烈,畫面表現之尖銳;以紀錄片而言,其意識色彩或許太過濃烈。但此片的拍攝目的本來就是要批判現行臺灣新聞媒體,所以我認為這都在情理之內,沒有過分過多表現的問題。

  「腳尾米」是數名就讀大學和研究所的學生以針砭當代臺灣電視新聞媒體為訴求,拍攝而就的諷刺紀錄片。其實這部紀錄片所討論的議題跟之前公視的紀錄片「有怪獸」差異不大。其特別的地方是在於「腳尾米」是由一名香港僑生執導──也許是這個緣故,所以片中有大量的篇幅在做香港電視新聞媒體跟臺灣電視新聞媒體的比較,可說是別開生面。當然,這部紀錄片在近日最讓眾人在意的部分在於其成員製作假新聞並招徠記者採訪、而記者也在未經查證消息虛實的狀況下讓假新聞播報出來,使得現代臺灣新聞不實事求是的醜態畢露無疑。導致這樣的結果,究竟是學生悖法,還是媒體失道?

  我個人是站在支持、同情學生的立場的。當然會有許多人說這些學生蓄意以假新聞欺騙媒體,在行為道德上是不可取的;但我認為這不過是泛道德論的濫調。當你作為一個個體、作為一小欉少數份子時,你要想對一個巨大的環境──而這個環境還是腐化的、亟須矯正的──發岀不平之鳴,而這個不平之鳴還要是有效的、具有反動意義的,你所能做的是什麼?你還能夠做什麼──當你好言相勸殆盡都沒有效果的時候?難道要寄刀片子彈白粉到觀眾(讀者)意見信箱?別這樣吧!其實「腳尾米」團隊也不過就是以毒攻毒罷了。雖然公視曾經企劃過「有怪獸」這部等同於現代媒體諷刺寓言的深沉紀錄片,裡面的確直指著當今臺灣媒體的眾多弊端;但該片播映迄今也近一年,眾新聞媒體似乎沒有從其中收到教訓以自省,甚至變本加厲的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媒體亂象。是因為「有怪獸」一片的流通度不夠廣而令媒體們依舊肆無忌憚嗎?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這次的「腳尾米」事件一定能讓更多臺灣民眾看清現行臺灣媒體之窘弊(然而大眾有沒有自覺從而摒棄墮落的新聞報導,這就不得而知了...)。

  之所以說「腳尾米」以毒攻毒,不只是說臺灣新聞媒體有多糟糕;更要命的是,這些媒體們本來就是會賣假新聞玩意兒的無良業者。前些日子轟動一時的周政保事件不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現在媒體們接受了「腳尾米」的兩則假新聞在電視上播報,被揭發是播報未經求證的假新聞之時竟然是責怪學生假造新聞,而不是責備記者不求證事實,實在是趣聞一則:報假新聞不正是這些媒體的拿手好戲嗎?這些上當媒體在事後不但沒有為未經事實求證的公開新聞報導做懺悔跟道歉聲明,反而試圖轉移焦點,將問題全數罪責於學生身上,這也未免太過小人心態。

  我曾經設想過,發生「腳尾米」這樣的醜事,新聞媒體眾最好的狀況就是做出公開的持平聲明和公眾道歉;最壞也就是媒體對此事不表回應,待事件風波平息、沒有人記得的時候再故態復萌。但是沒想到媒體竟然對此作出了攻擊性的反擊,一味的嘗試推餒責任──用的手段還是那不高明的「主觀新聞播報」和「技術性採訪剪接」(雖說不高明,但就是會有許多人被矇在鼓裡,無法探知事實)。事情鬧得這麼大,現在雙方都很難下得了臺(能夠讓更多人知道這樣的媒體弊端固然是好事,但是又有多少人會無知的隨媒體謊言起舞?)。在這樣的情形下,決定事態發展的,除了學生社群的輿論力量之外,就只能看臺灣大眾是否能夠有足夠的是非分辨能力去知察真實了。

(話說最近人文版討論媒體的話題還真不少,終於要開始了嗎?-二十一世紀的資訊戰爭...)

(以下附上數個連結,若有觸犯版規,請告知,我會盡快做處理。)

「腳尾米」49分鐘完整版影片: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402824432207128989&hl=en

「腳尾米」紀錄片導演對於採訪報導的一些表示:

http://blog.yam.com/fongadam/article/10580773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拿造假來批評學生一點都站不住腳,

因為這個片子裡擺明就告訴觀眾這是「實驗」,

既然都已經先知道是假的,

那又何來欺騙之嫌?

就算拿新聞剛播出那時來講,

觀眾們自己會沒有腦袋思考嗎?

再說了,

真正欺騙觀眾的也是你們這幾家電視台,不是嗎?

(數年來你們造過的假新聞也比這些學生做的還誇張,不是嗎?)

最近幾日看過了相關報導,

讓我對媒體用筆殺人的功力佩服之至

另外最令我氣憤的是,

居然有人拿他們港澳生的身份來做文章,

簡直就是中村夫婦事件的翻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想這跟楊儒門事件有點類似,目的合法但是手段卻過激了。

為了踢爆媒體的非專業卻也出賣了自身。

媒體今天已然變成這副德性,不嚴正警告恐怕沒效果,但上下交相賊的結果卻也是兩敗俱傷。

媒體當初大概也是抱著「報錯再道歉」的心態來報導,反正有最新情報當然不可放過。如周政保事件結束後,很多餐飲店家還是放著那台的新聞。到最後民眾也漸漸麻木了...(加減看阿~)

這次的事件可說是用「亂世用重典」、下猛藥的方式來揭發,有別於以往的口頭說說而實際抵抗卻是很少的消極作法。

後續效應的發酵程度就看網友們的貢獻了,web2.0的時代有可能創造奇蹟,卻也是雙面刃一般的危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拿造假來批評學生一點都站不住腳,

因為這個片子裡擺明就告訴觀眾這是「實驗」,

既然都已經先知道是假的,

那又何來欺騙之嫌?

今天這部片讓電視新聞台指控的不是他們欺騙民眾,而是他們欺騙了媒體。

就算他在片中說是實驗也不影響他在實驗時欺騙電視新聞台的事實。

如同在這位港澳學生的網誌裡寫到,

他們並不鼓勵大家也用這種方式去做,

他們這次的行動只是想突顯電視新聞報導和其後事實的落差。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現在有不少國內新聞都不乏專業客觀之報導,以及具有國際視野之新聞

但人們還是會很自然的轉向那些很刺激的新聞,很聳動的新聞

.........

我就是其中一個..........

而行銷學裡面所謂的"全員行銷"概念,消費者喜歡些什麼,我們就去報導什麼

觀眾愛看什麼,我們就去報導什麼

這種觀念是個非常有效率、非常棒的行銷邏輯

但新聞界的人卻用錯方向.....

新聞台那麼多,競爭激烈,也沒有人願意放棄這種聳動報導的方法...

現在很多新聞出版社之主管,都沒有所謂的社會責任與好壞價值觀的心態

唯一能扭轉整個局勢的,就是閱聽人的習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