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教育部公布閩南語300字推薦用字


Recommended Posts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530/17/f3m1.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529/4/f2cp.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530/17/f2uj.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530/1/f309.html

看到這則新聞我直接傻眼,想到國小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同學的媽媽教學閩南語

那個時候她有用羅馬拼音,不過我連看都不看一眼,因為我自然而會唸會聽

難道有誰小時候看著羅馬拼音學台語的嗎.......

這樣的話就請教育部用羅馬拼音把原住民的文化記錄成文字吧

雖然我認同新聞裡面一句話↓

人類本來就是先有語言,再有文字,歐美用拼音系統,語言和文字是一體的。漢字則很特別,形音義各自獨立,導致古代人和現代人「不同音」,卻看得懂字。

不過下面這句↓

卡拉OK的閩南語歌最嚴重,字亂寫一通,好像台語很沒水準!」台灣師大台史所教授戴寶村表示,標準版的閩南語常用字出爐後,上述亂象終於可望改善。

我沒有想認同的意思......囧

況且有些閩南語根本無法寫成漢字吧?

而且還把這些"字"寫成書籍...我一定不會想去買XD

------------------------------------------分隔線--------------------------------------------

這篇就純討論囉~ 雖然我又很想嘴賤的罵教育部,不過我也沒有完全去了解他們在幹麻

所以就這樣囉,另外如果我講的東西有錯請指教,感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http://www.edu.tw/EDU_WEB/Web/MANDR/index.php

※ ※ ※

嗐,前天和一位孩子玩,明明父母都是客家人,小孩的台語卻講的流利無比。我問他:「弟弟,你都是和誰練習講台語呀?爸爸還是媽媽?」結果他回答:「都不是,是老師。」這位七歲的小一學童理所當然的這麼說。

我沒有弟妹,不清楚現今的教學方針究竟為何,但我卻看到越來越多認識的孩子,說著不屬於他們傳統母語的閩南語。以前我的小學推行學習客家話,有名原住民同學怎麼樣也學不會,結果校長還特地去鼓勵他,甚至找了機會讓他上台用原住民語演講,台下同學抱持著的態度並非「他怎麼不會講客家話!」而是「哇,他會講自己的母語耶!」

我的意見同樓主,我始終沒有搞懂教育部的全部用意,只覺得似乎是矯枉過正,反而犧牲了少數族群的權益。教育部的母語教學方針,似乎是以學校所在地點而決定教學語言?引用自國語會的「本要點所稱臺灣母語,指學校所在社區多數民眾日常使用較多之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言等臺灣本土母語。」這方面我不太懂,還請知道的人能夠解惑。但若是以地域而區分,那對許多孩子和家庭而言真的是不公平......我一直在想,那些生活在都市中的原住民同胞的孩子要怎麼辦?

而且還把這些"字"寫成書籍...我一定不會想去買XD

也許我們該請教,那些長久以來以方言寫新詩和小說的前輩,對此有什麼看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很難理解為什麼會有話沒有文字。

台語來自閩南語,閩南語來自河洛語,我們學校某個數學老師用河洛漢音時都跟文字配得起來呀!

嗯,不知道現今台灣的台語,和最初的河洛語的差異是否很大呢?

據我所知光是各地間就有些差異了。

不知道當初來台開墾的那些人,以及最初的一批讀書人,

平常是否有使用文字呢?

這也是我的問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或許有考量到未來台語的發展性

當初秦始皇書同文的時候,想必六國遺民也滿腹賭爛,但我們就現代角度來看,這是一件好事

的確,統一未嘗不是好事

但是,他的那些字,跟現在使用的差別太大了= =

容易讓人看不懂,而且現在是在統一一國的文字用法啊

應該照著民間的用法定才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沒有文字 傳承上就會面臨困難

你說不用羅馬字 仍然會唸會聽 但你知道有多少古音只留存在羅馬字寫成的書本裡嗎?

羅馬字在台灣已經使用上百年了 自己看不懂 就不要說這東西爛

媒體 歌曲 日常生活裡常常會使用閩南話 有個能夠達意的字我認為這是好事

但[日月遊走]改掉 就有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羅馬字在台灣已經使用上百年了 自己看不懂 就不要說這東西爛

沒記錯的話 台語課本上的那些字是「自創」的羅馬字

應該照著民間的用法定才對...

目前民間的用法是爽就好

所以可能有上百種也不一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我想大家都對有個好的統一是樂觀其成。

民間用法可以或許可以分成兩種?

一個是我們日常生活,包括網路上的使用,

但在出版業界,所謂散文「飛白修辭」的使用,甚至是方言詩,

其實很多詞語的差異都不大。

有機會我會去訪問一些以方言創作的前輩,看看他們究竟是從何學習,或以何為標準。

我贊同阿盛的看法,雖然如洛書所言民間的用法參雜不定,

但若訂出的用字是'' 誰都沒見過的 '' ,恐怕那些創作者也會跳腳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沒記錯的話 台語課本上的那些字是「自創」的羅馬字

是的 你沒記錯 目前台灣大概有[通用] [教會]等這幾套羅馬字系統

這也是問題所在啊 中文也差不多也這種情況

真羨幕日本啊 至少不會有人為了 haruhi還是haluhi在那邊爭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很難理解為什麼會有話沒有文字。

台語來自閩南語,閩南語來自河洛語,我們學校某個數學老師用河洛漢音時都跟文字配得起來呀!

我一直到現在都還是認為,閩南語跟客語的文字都是中文,但只是唸法跟腔調不同,教育部這幾年大力推廣台語文字,總是讓我有種說不上來的怪感覺,中國那麼大,南北地方的人對同樣的一個字唸法有所不同是可以理解的,如感覺這個詞,北方有個城市的居民唸"桿決",南方有個城鎮的居民唸"甘尬",如果特地為了"甘尬"這個音,再創一個配合音的字ex:"柑尬""亁嘎"令我感到迷惑不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