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北 10 發表於 March 24,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4, 2007 幫我吧Orz1.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國不受原王國管轄.直接由各地的郡來治理.從此諸侯國土析分為更縮小.請問這是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而頒行何種法令所致a.推恩令.b.眾建令c.銷藩令d.廢封建令2.某帝下詔曰:自古名王聖君必有不賓之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太原周黨.不受朕祿.亦各有志焉.這段事蹟可見於哪一時代a.西周b.東周c.西漢d.東漢第一題答案a第二題答案d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elunyang 10 發表於 March 24,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4, 2007 幫我吧Orz1.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國不受原王國管轄.直接由各地的郡來治理.從此諸侯國土析分為更縮小.請問這是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而頒行何種法令所致a.推恩令.b.眾建令c.銷藩令d.廢封建令「推」皇上封國之「恩」,謂之推恩,原本只有大兒子可以繼承,推恩之後你生幾隻土地就分幾塊在「眾建」這個政策推行的時代裡,還沒有讓子弟可以「推恩」的政策2.某帝下詔曰:自古名王聖君必有不賓之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太原周黨.不受朕祿.亦各有志焉.這段事蹟可見於哪一時代a.西周b.東周c.西漢d.東漢第一題答案a第二題答案d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周黨是東漢初年人,就降,很簡單吧,這句話是光武帝說的(不過這個題目給高中生作實在有點難)你如果是看不懂這句話的話,他是說「古代聖王執政的時候有伯夷叔齊不肯當周朝的官,大爺我當家的時候也山西太原也出了一個叫周黨,這兩者都是一樣的啊!」喔我剛剛想到一種解題的方法,這一題可能是要考「東漢士風」,基本上是有人這樣說東漢「嚴子陵獨釣釣台,塑造了東漢一代純美的士風」東漢光武帝本來是在長安的太學讀書(可以想成是現代的大學),他後來復興漢室之後想請一些大學同學出來輔佐他,但是這些傢伙不給光武帝面子(這樣可以看出光武帝可能人緣不好:P)都不肯出來當官,這一題舉的「周黨」是一個,不過最有名的是光武帝同學「嚴光」,光武帝光復之後四處找嚴光出來當官,還陪嚴光睡了一個晚上(純聊天),可是這傢伙就是不肯出來,還逃到杳無人煙的壽春(今我國浙江省壽春)去,那些本來在觀望要不要出來當官的大學者們一看到嚴光這樣幹不但沒被砍頭,還混得了一個好名聲,就群起效法,周黨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玩法後來越玩越兇,南朝孔稚珪寫了一篇《北山移文》,專門來嘲笑這種走「終南捷徑」的人那為什麼不是西周呢?因為西州人自己不會說自己是「古人」,不是東周是因為東周求賢若渴大概不會有國王寫這種「啊呀你不想來我家當官就算了,我也不想養你」的文章,西漢的話... 你去查查「田橫五百壯士」的故事就知道了,你不來歸順我大漢天子我就發兵討伐你,哪有這種「不來就算了」的論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北北 10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恩...又有問題要問了東魏和西魏分裂的原因是因為支持漢化和不支持嗎?東西魏分別是支持還是不支持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elunyang 10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恩...又有問題要問了東魏和西魏分裂的原因是因為支持漢化和不支持嗎?東西魏分別是支持還是不支持呢?這只是單純的宇文泰(西魏首輔)和高歡(東魏首輔)的政治鬥爭而已當時的角度看還看不到這麼多漢化不漢化不過... 同學我覺得這部分你應該自己翻課本,總之高歡雖然是漢人,但是他已經胡化了而且關東久為蠻夷之地,所以他很支持去除漢化,一方面也是要討官東有權力的人的歡心(而東魏軍隊主力也是北魏六部,都是胡人,你怎麼可能在胡人堆裡用一個漢人血統的人去談「去胡化」?)而宇文泰是胡人,但是他出身洛陽,北魏漢化中心,所以他不討厭漢文化,而且到了關中立國處處都得漢和人打交道,加上西魏兵力比較弱,得從關中募兵,所以西魏比較支持漢化這一切都是政治問題,沒有對錯,也沒有絕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北北 10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噢學長~你該體諒一下~我們課本都沒寫那麼詳細~因為杜老大~把2冊合成一冊很多東西只是帶過去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blueminor12 10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我也正被歷史所苦 我今天把歷史看完 寫兩題題目 兩題都錯錯的機率是100% 害我都不知道我該怎麼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洛書 10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採樣數字不夠 不成代表性xd其實課本教的少 考卷考的多我們這屆也有(如生物)考試錯了之後把他弄懂寫筆記 之後就看考卷就好 課本是瞭解大概觀念跟名詞用的。抱歉這篇回文不是說歷史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elunyang 10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我也正被歷史所苦 我今天把歷史看完 寫兩題題目 兩題都錯錯的機率是100% 害我都不知道我該怎麼辦沒關係啦,指考歷史高標才60分,比物理還低,大家要是不喜歡歷史就算了,反正分數低的不像話,再者說指考很多學校也沒有要看歷史(一時之間良心發現了:P)兩稅和均田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兩稅法收稅不需要知道你人住哪裡,他依照你「目前」所在州縣收稅,這是因為安史之亂之後唐家官治大壞,版籍不存的原因然後兩稅法用--用現在話講--「鈔票」(銅錢和白銀)收稅,均田收實物,而因為唐代白銀在市場上流通非常少,所以一般老百姓都苦不堪言(因為每到繳稅季節就要去找有錢人把自己的農作物換成白銀,這中間壓榨很大),唐代崩潰一部分也得怪兩稅制有聽過唐代各節度使割據天下嗎?為什麼韓愈的自己學生說會去北方當節度使的官呢?其實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節度史管的地區多半不實行兩稅制(節度只要記得定期發一定數目的零用錢給皇帝老爺花就好了),那些地區的人民生活相對比較好的緣故,生活好,自然讀書人想去投靠,所以你看國文課本韓愈罵學生罵的這麼兇人家都不理他,這就是鈔票要緊啊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北北 10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為什麼唐僖宗時"金色蝦蟆爭怒眼.翻卻曹州添下反"這句話是在說黃巢之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北北 10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什麼鬼....課本沒有XDDDD參考書也沒有~我開始擔心段考了><杜老爺~~還我~"本國史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elunyang 10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什麼鬼....課本沒有XDDDD參考書也沒有~我開始擔心段考了><杜老爺~~還我~"本國史呀"其實他應該是在問你唐禧宗是初、中、晚哪一個唐代歷史分期的皇帝吧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