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繁星計劃的選才精神


Recommended Posts

重點我想不是他是要會學測還是會段考喔,

重點是他要這樣的孩子的用意。

他的志向也非常堅定(不是興趣,是賺錢志向,他要經濟系)

假如他挑到的是這樣對科系有錯誤認知的孩子進入了經濟系,

那不管那孩子擅長段考還是學測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所謂的選才精神要做的是優先挑到真正了解該科系並對該科系有熱忱的學生,

不是挑會考試的學生。

他是不是一到三年級都認真跟他適不適合上某個科系是幾乎毫無關係的。

小幽,繁星將來會取代校推嗎?依你講的好像是這樣,我是以為校推還會延用啦,所以大家有三個選擇,但如果繁星會取代校推的話,那我就要再想想了。

很高興你願意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希望你釐清觀點後再做回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沒回答我繁星會不會取代校推阿= =

那你的意思是說,不用用考試來作為上大學的標準嗎?假如對自己的未來有熱忱,那不是應該更要努力讀書嗎?因為有指考和學測的差異,所以才有推甄和分發的方法。

大學其實沒有很重視選才與否,可能是它認為這是自己的選擇,如果對該科系沒有熱忱也不會影響到學校,學校重視的是校譽,希望得到的是努力以及成績好的學生。有熱忱的學生自然會努力考上,為了上熱門科系而有錯誤認知學生以後自然會後悔,但是如果你真的有熱忱,那麼各校的師資問題你自然可以克服,我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如果真的想上該科系,就應該努力讀書,如果連小小的成績測驗都無法得到好成績,那實在很難令人相信你上該科系後可以努力朝目標邁進。

而且我的意思是那位同學在繁星沒上是因為校排問題,而自己校排贏不了而落選就不應該太傷心,畢竟擅長領域有差,所以可以用推甄,有很多選擇讓你選,不是針對繁星制度而生,而推甄可能比較符合小幽所說的選才精神,然後可以以此嘗試看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囧....阿文章寫的很清楚了啊,

甚至繁星計畫十一校連辦的部分全名就叫做「96學年度試辦受理高中推薦入學招生」,

在繁星計畫的說明部分也提過未來要取代現有校推的部分,

這些我都說過很多次了,

我以為你知道。

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擅長死板板的考試,

因為這些考試考的是高中的學科,

而這常常在他要念的科系裡是用不到的。

考試只是在不得已的時候做為一種篩選的手段,

我不認為能夠做為衡量學生有能力上該科系的有效仲裁。

我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如果真的想上該科系,就應該努力讀書,如果連小小的成績測驗都無法得到好成績,那實在很難令人相信你上該科系後可以努力朝目標邁進。

為什麼?

至少我就是在學校的考試考不好的孩子,

但我不認為我在大學學習研究的能力會輸給任何人。

你必須提出一個考試能夠比推甄申請更能鑑別學生對該科系的認知、興趣、能力、熱忱的理由,才有可能讓人接受你的想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恩 我常常會漏看XD

那我就這樣說好了,雖然你考試成績不能上台清交成政,但至少可以上中字輩的吧?(如果你有努力讀書的話),既然上的都是國立大學,只要努力就可以達成你想要的目標吧?而且高中各科系是為了找出所想要的興趣,國文英文是必要,數學只要多算,地理用理解,歷史是考驗你的耐心和毅力,你說哪一科不需要?如果是二三類組,當然是想讀物化生才會去讀,每一個科目都是必要的,而且一類死板板的我認為只有歷史。

最主要的是,我並不認為面試會篩選出比較有熱忱的孩子,因為我就是不喜歡面試的人,但是我想要的科系只有那一個,雖然你可能認為我的熱忱不夠,但是我只想要上那個科系,我為了上該科系而努力讀書,不能因為我的準備比那些早早決定志向的人少而認為我的熱忱不足,如果依你說面試可以真正選才的話,面試就是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基本上我是認為有面試沒面試的選才結果是差不多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主要的是,我並不認為面試會篩選出比較有熱忱的孩子,因為我就是不喜歡面試的人,但是我想要的科系只有那一個,雖然你可能認為我的熱忱不夠,但是我只想要上那個科系,我為了上該科系而努力讀書,不能因為我的準備比那些早早決定志向的人少而認為我的熱忱不足,如果依你說面試可以真正選才的話,面試就是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基本上我是認為有面試沒面試的選才結果是差不多的。

恩..........我是個路過的,稍微看了一下這裡的討論,我想,那個小幽先生想說的,應該不是指你熱忱不足,而是想比較,指考跟甄選入學這2種選才制度,何者更能觀察出學生的熱忱和興趣......大概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依你說面試可以真正選才的話,面試就是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基本上我是認為有面試沒面試的選才結果是差不多的。

面試若對那個科系沒有認識與熱誠很難脫穎而出

分發會造成你說的情形 以及另一種情形:埋頭苦讀後選擇自己分數可以選擇的評價最高的大學或科系就讀 而很不幸的這種情形還滿多數的 尤其我知道的一些高三(我認識的高三不多 但很多是如此)已經對自己原初的「夢想」放棄希望 總之就是埋在書堆 最後是哪就是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Fine........就如醉明月同學所說,今天的兩種選才制度──「推甄申請」和「指考分發」,

何者較能達到所謂的「選才精神」。

選才精神指的是什麼我已經說過很多次,這裡應該不用重覆。

洛書說的部分我想我在文章裡也提過了,

相信大家都了解,

這裡我也就不多說。

最主要的是,我並不認為面試會篩選出比較有熱忱的孩子,因為我就是不喜歡面試的人,但是我想要的科系只有那一個,雖然你可能認為我的熱忱不夠,但是我只想要上那個科系,我為了上該科系而努力讀書,不能因為我的準備比那些早早決定志向的人少而認為我的熱忱不足,如果依你說面試可以真正選才的話,面試就是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基本上我是認為有面試沒面試的選才結果是差不多的。

照著swu0g3同學的說法,

我想妳所謂的「熱忱」跟我的定義指涉的是不一樣的東西。

我定義下的對該科系「熱忱」,

指的是對不同的科系本身投入的關心。

比如說一個對哲學系有興趣的人理當會去閱讀哲學的入門書,

弄清楚哲學系所教的內容,

試著做出哲學思考,

試著理解甚至挑戰哲學理論,

這樣的孩子我就會認為他對哲學是非常有熱忱的,

而哲學系得到這樣的學生也就是達到了「選才」。

這部分我想妳也會認同。

而假設另一個情況,

一個想念哲學系的學生,

他為了上哲學系拼了命的唸書,

為了拿到好成績他不花時間去思考哲學、弄清楚哲學,

他對哲學系有「熱忱」,

但是我會連他是否真的搞得清楚哲學系在做什麼都感到懷疑。

哲學系如果選了這樣的孩子,

我想你也不會認為這達到了「選才」。

而面試、備審資料正是要區分以上兩種學生,

包括他們是不是真的理解該科系(如哲學系)的學生在做什麼、有沒有試著認識過該系的基本內容等等...........

所以在我的定義下,

推甄申請是較能夠判斷學生對該科系的「熱忱」(對科系的關心程度)的選才制度,

也就是所謂較符合選才精神的。

先前我們論點的差異點應該是導因於我並沒有在文章裡這樣花篇幅定義「熱忱」,

在這裡像妳說聲抱歉,

我想經過這樣的釐清,

我們應該可以達成共識了。

很高興與妳討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恩 結束了嗎= ="

討論好久都有點怕怕的感覺,不過我沒有讀入門書我也大概知道那在幹麻啊~認真讀書我只是舉例吧...雖然我沒讀入門書不過還是有熱忱.......不過基本上我都沉迷在電腦上(汗

恩 也很謝謝你願意跟我討論^^

小幽,給你提供一個訊息,我同學有熱忱,有準備,去政大面試,他說有個中壢的女生,英文講的超好(政大好像要用英文回答問題),但是她是備取倒數,我同學則是連上都沒上,他說,教授並沒有問"你進這個科系的目的是要做什麼"之類的問題,反而是問其它很基本的小問題,據老師和他所說,政大要的是前三志願的高中學生,像我們這些普通小公立的學生,除非你回答的要好像是你國中基測失常沒上前三志願,不然它不會錄取你。

所以可能面試對其他學校有用,對明星大學沒用:)

洛:已合併:)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小幽,給你提供一個訊息,我同學有熱忱,有準備,去政大面試,他說有個中壢的女生,英文講的超好(政大好像要用英文回答問題),但是她是備取倒數,我同學則是連上都沒上,他說,教授並沒有問"你進這個科系的目的是要做什麼"之類的問題,反而是問其它很基本的小問題,據老師和他所說,政大要的是前三志願的高中學生,像我們這些普通小公立的學生,除非你回答的要好像是你國中基測失常沒上前三志願,不然它不會錄取你。

所以可能面試對其他學校有用,對明星大學沒用:)

噢噢。這樣的狀況其實時有耳聞。

雖然說現在正在努力讓高中資源平均,消除明星高中迷思什麼的,

而事實上,非明星高中或前幾志願的學生,也是大有人才,

但是還是有些教授仍然認為前幾志願的明星高中出來的學生會比較好,

自然可能會「不小心」把分數打的比較高。

只能說,有時這樣的狀況還是很難避免吧。至少目前仍舊偶爾會如此。

不過我覺得你們老師講的有點嚴重,囧。

至於面試問了什麼樣問題跟上不上,其實我個人覺得反而不是重點,

重點是你表現出來的感覺:無限的上進心、對這個科系的熱情、自信心和臨場反應。

我個人去了輔大(英文)、國北教大(兒英)和中正(外文)面試,問到關於本系的問題其實不多,

倒是比較注重平常的休閒活動、對事物的觀察力和臨場反應。

例如你對這個學校的感覺,未來有什麼樣的規劃,最近看什麼書,時事之類的。

以上謹為個人淺見及個人經驗。

*錯字微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說巧不巧的,

我週遭的孩子正好幾乎都是推甄就上了。

你剛說的部分我也遇到了,

我在輔仁面試時教授問我的都是家居問題以及英文數學能力之類的,

我拿手的社會學本科知識他都沒碰,

雖然如此我還是矇到了個正取第一名。

另外我有一位去政大面試的朋友,

他們的面試方式是過五關型,

一間教室一個教授一場面試,

總共五場,

他們問的就都是本科問題,

在我過人的論述能力下,

他政大的兩個系也分別混到了正取二、三。

(中崙可不是什麼明星學校喔)

即使是中崙,

光就我所知目前也有好多位已錄取台清交成政大等明星大學,

就此看來,

你說的名校情節不是絕對甚至是不多有的現象。

即使不多有,

名校情節仍一直存在也是事實,

但當你真正拿出明顯優於前三志願學生的準備和成果的時候,

名校的光環也會被打敗。

名校情節的情況多出現在教授難分學生優劣時,

他會選擇較有名的高中,

但是若你的實力夠堅強,

是不會被這種刻板印象所設限的。

再說,

會去政大面試的學生能力常都非常優異,

尤其是政大的外語學群,

一向以難考著稱,

我不確定你的案例是否他真的是因為非明星大學而面試成績不佳,

畢竟政大面試是強者雲集之地,

是否在我們眼中英文角的超好就有資格錄取還無可斷定。

(不知道你的案例是否他們在英文實力、備審資料等的準備上都超過你所謂的明星高中學生?)

以上資訊,

你可以提供給你們老師,

如果他不相信一面之詞,

我想你可以從貴校的輔導室查到真實的數據資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恩,其實我也不太清楚,只是說來給你參考看看而已^^

他是去政大風管,雖然我不太了解為什麼部分問題(?)要用英文回答,我們學校好像也有其他人上明星大學,只是沒有那麼熱門的科系罷了,我是覺得他準備的不錯拉,面試應該也ok,但是沒問你來該科的目的我就覺得不太好吧!可能是熱門科系競爭較激烈,或是教授的問題(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years later...

繁星計畫啊~我不太喜歡的說 有點瞧不起偏遠地區的小孩的意味

我們學校每年都有很多靠繁星上大學的 都不錯的學校 台清交之類的

但仔細想對學生 社會都不好 一來在學校旁前幾名真的有實力嗎? 二來這些同學上大學後面對其它靠自己實力上的同學會有何感想呢? 三來會排擠掉真正有實力的人!

純屬個人想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繁星並不好阿,他限制了很多東西,

假如我物理很強但其他都弱爆了,那我繁星一定不能上

繁星,學測,我通通都上不了,

我覺得現行比較合理的取才制度是指考的單一考科成績

假如你物理可以考到一百你就有資格上前幾志願(只是有可能)

但假如我考了八十幾呢,我比百分之九十的人優異

可是台大物理會要我嗎?不會,因為我可能其他科零分

可是我的確在物理領域上比百分之九十的人優異

假若說我基本能力不夠那是對的,

可是基本能力和單科的能力沒有絕對關係

美國大學物理系的論文可能只有一頁到兩頁,

為什麼,因為你只要能創出你獨創的公式或是解法就可以了

我物理的能力可能超越愛因斯坦,但我其他能力跟國小一樣

我的確可以在物理開拓新境界,但繁星卻不能幫助我,

而在校成績好也不代表他靠繁星上的系是他的專長

一個認真乖乖牌跟單科天才壞學生,

畢業的單科成績很有可能是乖乖牌比較高,

但是你能說那個壞學生沒有資格上乖乖牌上的系嗎?

繁星只是讓更多不適合的學生上不適合的科系,

要縮小城鄉差距根本不應該用繁星這一套,

最基本應該是從資源著手,那幾所五年五百億的大學

把錢用到哪,修校門,修大樓,買一堆器材卻沒人會用

用考試來讓城鄉差距變小是不合理的,

因為考試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鞏固自己地位的一種手法

所以我認為繁星根本不能解決什麼問題,

因為最基本的資源分配就不公了,起跑線差很大

最後說終點線給你拉近一點點,那不是很可笑嗎

面試也是一個好的方法,但是前提你要到那個分數

所以我同學物理段考都一百,還是國家代表,

但他被留級了,這種人才在現行制度下根本被抹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