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日本GDP是中国的两倍!!


Recommended Posts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nstock.com/newspaper/2006-08/04/content_1380130.htm

这是去年八月的一份报道

楼主或许可以参阅

目前外資在我國資源密集型、中高技術產品中的出口比重超過了50%%,高技術產品更是佔據了80%%的高份額 資料圖

  □本報記者 薛黎

  

  國家發改委7月底發佈了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情況,基本判斷是商品出口結構有所改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外貿總額比重不斷提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繼續下降。但這是否真正體現了我國近年來產業結構調整質的飛躍,外貿專家對此多有保留,並指出這主要是外資企業在發揮作用。

  外資主導外貿結構轉變

  今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30.5%,佔外貿出口的比重達到56.9%,同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32%,佔外貿出口的比重為28.8%。同期,紡織、家電、玩具、鞋等傳統商品的出口增速呈現回落趨勢,鋼坯、未鍛軋鋁、焦炭出口量同比分別下降35.6%、20%和10.7%。

  資料上看,我國外貿出口結構確實有所改善。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部主任趙玉敏指出:“事實上,外資已經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主導了中國的貿易結構。”

  趙玉敏認為,沒有外資企業的出口,中國出口結構在短短10年中迅速向高技術產品的轉移是不可能的。據她介紹,目前外資在中國初級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低技術產品出口中的比重約佔1/3強,而在資源密集型、中等技術產品和高技術產品中的出口比重超過了50%,尤其在中國高技術產品的出口中佔據80%的高份額。

  結構升級還需更多努力

  “要徹底實現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還需更多努力和時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接受上海證券報採訪時表示,我國依然沒有改變“世界加工廠”的地位,在全球產業鏈上仍處於最底端,即使是引以為傲的高新技術產品也大多為低端加工,缺乏核心技術和自己的品牌,難以產生產品附加值。

  不能改變加工貿易的現狀,國內產業還要繼續付出耗能、耗資源的代價。趙玉敏指出,在出口壁壘較少、較具市場前景的高新技術領域,跨國公司往往只在中國安排需要廉價勞動力的加工部分。據趙玉敏介紹,目前我國外貿在進口方面,除初級產品外,外資在5類製成品進口中所佔的份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最多的是高技術產品,提高最少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10年前外資進口佔總進口比重最大的前10位的產品中佔據顯要位置的是鞋和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如今它們都已退出此行列,讓位於通訊設備、半導體和精密儀器。

  資源短缺將成逆差來源

  對於未來貿易的預測,趙玉敏指出,日益短缺的自然資源將成為我國未來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

  她稱,目前我國可供出口的自然資源已經不足,不論是外資企業還是內資企業都不得不更多地依賴從國外進口的初級原料, 而這將成為未來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

  此外,趙玉敏指出,以資源密集型、中高技術產品為主導的外資企業實現貿易順差的能力越來越強,而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然是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內資企業創造貿易盈餘的能力相對下降,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貿易順差很可能主要源於外資企業。

据说日本人铸造武士刀,是将一整条烧红了的铁条拿锤子打薄

然后将其折叠,再垂打薄,然后再折叠,再锤打……

反复如此,刀身钢铁的密度就能够提高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nstock.com/newspaper/2006-08/04/content_1380130.htm

这是去年八月的一份报道

楼主或许可以参阅

据说日本人铸造武士刀,是将一整条烧红了的铁条拿锤子打薄

然后将其折叠,再垂打薄,然后再折叠,再锤打……

反复如此,刀身钢铁的密度就能够提高

就我目前所掌握的材料,外资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远远超过亚洲其他国家,更不用说欧美发达国家了.我国在吸引外资的时候因为一些超国民待遇(比如法律上规定的比民族企业低的多的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间接损害了民族企业的崛起,这是很危险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