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南極臭氧破洞逾1千萬平方英哩,創新紀錄


Recommended Posts

路透華盛頓電---美國科學家周四報告,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破洞是史上最大也最深的。

臭氧層替地球遮擋太陽具有傷害性的紫外線,但南極上方的臭氧層卻一年比一年薄,主要是因為人造化學合成藥劑釋出侵蝕臭氧的氯氣和溴氣並進入平流層所致。

「從9月21日到30日,臭氧破洞的平均區域是我們所觀察過最大的,達1,060萬平方英哩,」美國太空總署(NASA)位於華盛頓外圍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的紐曼(Paul Newman)說。

如果平流層的天氣狀況很正常,則臭氧破洞的大小料為890萬至930萬平方英哩,與北美的地表差不多大,NASA在聲明中說。

科學家使用達伯遜單位(Dobson Units)測量從地上到大氣較高部分的臭氧總量,而NASA衛星於10月8日在南極東部的冰原偵測到的臭氧量僅達低水準的85 DU。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的科學家使用氣球運送的儀器到南極的上空對臭氧進行測量,而在10月9日,從地上到大氣較上方的臭氧柱總量為93 DU,低於7月中的300 DU左右。

南極平流層的氣溫變化會造成臭氧破洞的嚴重程度年年不同。冷一點的氣溫會導致較大且深的破洞,而在暖一點的氣溫下,破洞則會變小。今年,平流層較低部份的氣溫約為攝氏五度,較平均溫度為低。

自1995年以來,大氣較低部份減少臭氧量的化學藥劑濃度逐漸降低,而科學家估計,臭氧破洞在2065年左右會完全復原。(完)

--編譯 林雨蒨;審校 鄒衡天

資料來源-奇摩新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嚴格說這不是地理 而是地科

應該發在新知版

地理學討論版的經營範疇包括大家常見的地理分科:如「地形學」、「氣候學」、「水文學」、「地質學」、「交通」、「都市及鄉村發展」、「地圖學」、「GIS地理資訊系統」、「環境變遷」、「區域地理」以及「相關地球科學」

這是我當時發起時連署的內文

所以當時就已有納入地球科學了

所以這篇文章並沒有發文版面對不對的問題

如果想同時發在科學新知版跟地理版也無所不可

而且自然地理嚴格來說其實就是地球科學

只是它還用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而已

此文已離題

在近日刪除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