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反坦克的技巧


Recommended Posts

歐歐

是德軍T35地雷

在戰場上如果找不到反戰車炮時

士兵會在地雷上插導火索

拉開保險後會有4到5秒時間才會引爆

在東線戰場上

比較常看到用這類方法炸坦克

也有將M24手榴彈集束丟在戰車引擎上

自於後面老德拿的漏斗狀的東西

是利用炸藥經過管中細縫所產生的爆炸噴流貫穿裝甲

還有後面將兩跟煙霧手榴彈與線綁在一起

都到炮管上掛著

然後用3公斤捆包炸藥插上導火索塞在炮塔環裡引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史考兵的賓 發表

歐歐

是德軍T35地雷

在戰場上如果找不到反戰車炮時

士兵會在地雷上插導火索

拉開保險後會有4到5秒時間才會引爆

在東線戰場上

比較常看到用這類方法炸坦克

也有將M24手榴彈集束丟在戰車引擎上

自於後面.............(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漏斗的解說聽起來像是現在某一種穿甲彈

我記的軍訓課本上面有提過

原理是利用高溫高壓的噴射氣流打穿裝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第一個投擲地雷的士兵很笨,地雷應該丟在車底、履帶下、引擎室上、或塞到砲塔環中,不應隨便亂丟,尤其還砸到車身被彈開;後面丟的那幾個就丟對了。

那個漏斗狀的東西就是大名鼎鼎的磁性吸附式地雷Haft-Hi-3,藉底部三個磁鐵吸附於裝甲上,拉下BZ點火線後約五秒引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我覺得有一幕很蠢:三個蘇聯戰車兵被射殺

有一個還是被魯格(華特P38?)手槍打死的= =""

魯格不等於華特P38歐

我常常叫他擊輪槍(叫習慣了通常大家還是叫魯格比較多)

二戰中德國的魯格由於機構特別

常常成為盟軍收藏對象

日軍南部十四年式也很特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個應該是戰鬥教學片吧

當然大家都要演的很神勇了

不過從中我們大概可以推知

這部片子是在藍色作戰前拍的(1942年夏季攻勢)

因為片中居然沒有出現鐵拳甲.....

一般來講

有戰車就有步兵隨行

怎麼整個戰場看不到一個蘇聯大兵?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魯格不等於華特P38歐

我常常叫他擊輪槍(叫習慣了通常大家還是叫魯格比較多)

二戰中德國的魯格由於機構特別

常常成為盟軍收藏對象

日軍南部十四年式也很特別....

魯格因為槍機都裸露在外面才希罕啊!南部十四是(大正十四年式?)的外表太粗糙,所以價值遠不如魯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個應該是戰鬥教學片吧

當然大家都要演的很神勇了

不過從中我們大概可以推知

這部片子是在藍色作戰前拍的(1942年夏季攻勢)

因為片中居然沒有出現鐵拳甲.....

一般來講

有戰車就有步兵隨行

怎麼整個戰場看不到一個蘇聯大兵?

因為會被德軍"殺死"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魯格因為槍機都裸露在外面才希罕啊!南部十四是(大正十四年式?)的外表太粗糙,所以價值遠不如魯格。

他的槍機也很特別啊

由於沒有滑套

所以槍機會向後跑出來

不要看南部出場機會多

其實他還沒列入軍中制式手槍

當時還有一系列附有槍托的南部

想想看如果一不小心臉貼太近的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個應該是戰鬥教學片吧

當然大家都要演的很神勇了

不過從中我們大概可以推知

這部片子是在藍色作戰前拍的(1942年夏季攻勢)

因為片中居然沒有出現鐵拳甲.....

一般來講

有戰車就有步兵隨行

怎麼整個戰場看不到一個蘇聯大兵?

對啊...我也覺得很詭異..一般而言數輛T34坦克必定會伴隨數百名蘇聯步兵

若真的是這樣的話就換成德軍被宰乾淨了=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會啦!那個年代的槍扥是一種流行,從M-712(毛瑟軍用手槍)到M-1911(柯特.45)都有;基本上大部分的槍,覆進的行程都只比子彈長一點而以。

還有台灣曾大量採購的HK-High Power白朗寧手槍啊

上面還有戰鬥量尺呢

不過手槍子彈飛個90、100就已經算遠了

其實戰鬥量尺上的200、300可以不用加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实,苏联在后期为了追求推进速度(为与英美争夺势力),也推行了德闪点战意图。

单纯的坦克突袭,撕开口子,之后又摩托化步兵以及牵引炮兵进行占领和巩固。

所以在后期见到T34集团冲锋而且没有步兵配合是有可能见到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