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為了什麼念大學?


Recommended Posts

大家是想過,現今的台灣學子們念大學是為了什麼?

以前,大學這道高牆,是天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借貸也要讓孩子考進去就讀的城堡。

過去10幾年來,台灣的大學迅速的增加,大學窄門不再窄了,充分滿足了台灣父母希望兒女念大學的願望,當大學生、碩博士滿街跑,大學生得到什麼好處?

「大部分的同學,讀書都是為了那張文憑,雖然文憑不一定有用,但是沒文憑在這社位一定很難找到工作」如今,大學文憑不再是「是會菁英」的保證,而是成了進入社會的最低門檻,或可說是「有憑有保證」的心態。

當大學文憑的價值貶低,年輕一代對於進大學的意義,似乎更加的迷惘了!

昔日,人們為了父母期待,懵懵懂懂考進某個科系,畢業之後,還能靠那張文憑在社會上找到不錯的工作機會。

如今,大學新鮮人在資訊的取得上遠有利過於往,但許多大學生考大學仍是隨波逐流,選科系只因為「考試分數剛好考到那裡」糊里糊塗晃近校園,混水摸魚告別大學,最後面臨失業的窘境。

面對「迷惘的一代」,企業的雇用意願一路走低。從2006年開始,企業晉用社會新鮮人的需求便自79%逐年下滑至61%。過去日商公司對於新鮮人的需求頗高,但近年來卻下降7成,主因在於新鮮人對未來欠缺方向感,工作穩定度低,企業轉而選擇有2年以上社會歷練的人才。

學位價值低落、企業不愛,愈加嚴峻的就業環境,使得新鮮人開始逃避進入社會。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大學生畢業後只有近一半真正進入就業職場,有四分之一考研究所、或準備考研究所中,另外四分之一則在準備考公職、出國或待業中。許多大學生不夠用功,一直到大四,還有近四分之三的人沒有「準備好」進入社會,問他們要再準備幾年才夠,平均的回答是:「還需要5、6年」。

然而,準備的時間再長,面對未來卻仍不知該何去何從,只會更加削弱在就業職場上的雇用價值。

生涯規劃,應該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就開始規劃

培養軟實力,比埋頭念書更加的重要

(上文摘於CHEERS雜誌2010年5月,特刊)

我們,是為了什麼而念大學呢? 父母的期望、考試的終點、自我的意願...在成年之後,迎來不曾有過的自由學習生涯,在享受之餘,我們,應該得先找到定為人生方向的指南針。在國小、國中、高中,都有父母、學校老師的規劃、指導,升到大學之後是不會再有人替你引導未來的就業方向,雖然在大學有著多采多姿的生活,但在玩樂之前,比他人先找到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這將會使我們比別人更有實力面對畢業後嚴峻的社會。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因為想念一些大學才有的東西(如果網路上有就不用念大學了)

至於就業所需的技能

還是有其他管道可以學習

當然要去念大學也可以啦

只是這樣要花四年很麻煩

更何況社會的就業結構實在很難確定

不是念什麼系就有什麼工作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1.起薪問題 很多工作會因為你畢業的那張紙 而決定給你多少錢 即使你能力再好 但要是那張紙輸了 那你領的錢還是比你能力差的人少

2.就業問題 有些工作 必須念完大學才能做 有的甚至是要念完研究所才能

比如說老師 比如說醫生 比如說法醫 比如說特考 高考

3.高中畢業跟高職畢業 這兩種人去比較 老闆當然會比較傾向於選擇高職

畢竟高中生只有念書 高職生有實習還比較有經驗

4.很多人到了高中畢業 還是不知道以後想幹嘛

這樣不如去念 不分科的大學(比如說 清大的理學院) 都是之後再分開

給自己多一點時間考慮 畢竟當學生真的比出社會還要好 出了社會就不容易回頭了

5.確實可以不上大學就直接出社會 而且也有機會爬得比有上大學的人更高

前提是 你要有確切的目標 而且你這條路絕對更辛苦 除非你爸媽有錢之外還有勢

講白了就是現實問題

喔對了 說實話 那些找不到工作滿街跑的碩士博士大學生 通常都是吊車尾的_____

另外慣老闆的人說的話看看就好,他們只想用低薪任勞耐操不抱怨拚命為他做事的傻子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楓情落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的確,有沒有那張文憑真的差很多,就算是一樣的能力,老闆第一眼的印象也還是來自於那幾張紙

醫師、老師那些工作的確還需要在大學、研究所裡有一番得磨練之後才能達成的

但在未來社會也不能只有單一專業,大學裡雙專長的學程是否對未來更有幫助? 如果口袋夠深的話,多參加些國際性的組織、或繼續出國念研究所,國際觀在現今的社會相當的重要,資源很多應該善加利用,提升全球視野

現代大環境變動也很劇烈,產業的景氣循環可能每3年就變動一次,如果把大學當作職業訓練所,可能等培養4年後,產業的需求又改變了,可是如果又不讀大學,直接出社會,自行創業,失敗率也相當的高,看似夢幻、有理想似、有目標似的,但肯定也相當的艱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簡單來說

就是投資

念大學的風險比較低 報酬通常不會太高 很穩定

反之 風險頗高 但是報酬很極端 可以非常高 但也可能沒有報酬 甚至浪費了自己青春的時間

如果我再小一點 我會覺得 有夢想 築夢踏實真的很棒

現在我覺得 有夢想 很不錯 但是我希望我擁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至於夢想

對於我來說 待我有了一定的資金之後 我才有可能再繼續往夢想邁進

畢竟

我沒權沒勢也沒錢

實在沒有地位跟人家談冒險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楓情落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口袋夠深的話,多參加些國際性的組織、或繼續出國念研究所,國際觀在現今的社會相當的重要,資源很多應該善加利用,提升全球視野

夢想,當然是每個人都想去追求、實現的

但在追求夢想的同時,也需要考量到實質的問題,錢,是相當現實的,沒錢沒地位,也就太大資格談夢想

不如先有了穩定的生活基礎,在來追尋也不遲

前面的假設應該只建立在家庭經濟基礎夠的人身上吧,在台灣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像你這麽理想的發展,走出台灣望像國際,一個大學一畢業就身負好幾萬貸款,還有兩個父母要養的社會新鮮人,能有多少資源可以利用?等到生活基礎穩固、沒有負債在身上、也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那新鮮人早就不是新鮮人了

簡單來說

畢竟

我沒權沒勢也沒錢

實在沒有地位跟人家談冒險

I can't agree you anymore.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增加國際觀,提升全球視野,也不一定要出國念書、參加國際性的組織才算,那也只是個方法。

當然,是需要有經濟基礎才容易辦到,如果真要等到沒有生活上的壓力,時間長,那就真的不算是新鮮人了

提升國際觀的方法也能多看些國外的雜誌、關心國外的時事,網絡上的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善加利用肯

定也能有效的增加國際視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一開始念大學是要拿張文憑(家裡說最少要一張大學文憑)

上大學後才知道會什麼要上大學,

因為自己擁有的實在太少了,讀了更多方面的書,接觸更多不同的學說才知道自己如此微薄,

上大學是為了學習更多知識、建立內涵。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公務人員考試法第十五條。

高等考試之應考資格如下:

一、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學研究院、所,或經教育部承認之國外大學研究院、所,得有博士學位者,得應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一級考試。

二、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學研究院、所,或經教育部承認之國外大學研究院、所,得有碩士以上學位者,得應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二級考試。

三、公立或立案之私立獨立學院以上學校或經教育部承認之國外獨立學院以上學校相當學系畢業者,或普通考試相當類、科及格滿三年者,得應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

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專科學校或經教育部承認之國外專科學校相當系科畢業者,得於本法修正公布後三年內繼續應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

唔,我知道這個理由非常爛,因為還有四等五等,而且大學不是只有那樣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months later...
不念大學也有出路

但念大學也算條出路

沒有其他選擇情況下

只能念大學了

對,讀大學是普及

所以未來的工資也可能是大眾化

人生有很多選擇,端看大家有沒有信心用人生賭

哈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為了什麼念大學?

為什麼不想「為什麼要讀書」

還要讀到抬青椒程?

考得上就是爽(大誤)

沒有啦, 主要還是因為大家都去考了所以才去讀大學ˊ_>ˋ

不過讀一讀發現也挺有趣的嘛

上大學也不是僅有讀書啊, 認識很多厲害的人也是很重要的

我都在想以後台灣社會中各方面的新星是不是就是我的同學們呢哈哈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古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考得上就是爽(大誤)

沒有啦, 主要還是因為大家都去考了所以才去讀大學ˊ_>ˋ

不過讀一讀發現也挺有趣的嘛

上大學也不是僅有讀書啊, 認識很多厲害的人也是很重要的

我都在想以後台灣社會中各方面的新星是不是就是我的同學們呢哈哈

有長輩對我說過光認識厲害的人沒有用

因為當很多人出社會之後,就算以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的人還是能為了利益就翻臉不認人的

充實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覺得比較實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為了學想學的知識

為了認識來自各地不同背景的人

交到好朋友

為了充實自己~

高中是通才教育

但大學可以學習你自己想要的"知識"

並非一堆我討厭的科目Orz

並可以用那些知識 學以致用~~用在以後的職業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有長輩對我說過光認識厲害的人沒有用

因為當很多人出社會之後,就算以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的人還是能為了利益就翻臉不認人的

充實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我覺得比較實在

看看有人能做出非常厲害的計畫

有人能發現獨特的觀點, 有人可以對某些事有益於常人的熱情 都很好啊

認識就只是純粹認識,拓展視野

做人不用那麼功利嘛

回到正題 可以有一篇文章給大家參考

http://forum.inside.com.tw/viewthread.php?tid=936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看有人能做出非常厲害的計畫

有人能發現獨特的觀點, 有人可以對某些事有益於常人的熱情 都很好啊

認識就只是純粹認識,拓展視野

做人不用那麼功利嘛

回到正題 可以有一篇文章給大家參考

http://forum.inside.com.tw/viewthread.php?tid=936

我也不想那麼功利+心機,只是大學就開始有人會耍心機了,如果不想被有心機的人傷害,自己也要有點心機才行

說到拓展視野,有物理系的學長對我說過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國際貿易而不是龜在台清交成政,透過國際貿易你可以認識不同國家的人,視野是全世界的,而不是只有台灣那麼小的地方,跟我說這些話的學長快畢業了,從大一白手起家到現在大四,一個月可以賺進1X萬的收入,客戶群裡面除了台灣的客戶還有其他國家的客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純粹是為了追求護理知識而讀了大學

其實這看似很假

但是一點也不假

但是進入以後累了

感覺確實是條不歸路

但那又怎樣?!

我可沒忘記志向在哪裡

我就是要當急診室護理師而近來讀大學的

我就是為了用我所有的生命去換取病人的減輕痛苦

如此而已

這就是我讀大學的意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