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猫 10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檢舉 Share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本人年纪稍长,平时也喜欢看一些台湾的综艺节目,想谈谈自己对台湾娱乐圈的看法,希望大家看看对不对,大家讨论。其实大部分早期80年代大陆人认识台湾是从邓丽君那一代歌手和搭错车这样的电影开始的。本人生长的年代已经过了那个两岸互相敌对宣传的年代,所以基本开始对台湾是抱有十分亲近的感觉,就像突然有人告诉你你有一个兄弟是各个方面都十分优秀的一个高材生一样。80年代,90年代中期,由于大陆还没完全开放,那个时候又刚好是华语乐坛作词,作曲大量涌现的年代,所以台湾出现了很多歌手,依靠一些朗朗上口的经典歌曲,成为华人歌坛的歌星,其实现在看起来,未必每个那个时代的歌星都有着超好的歌唱条件,他们很多也没有经过像现在的超偶一样的选拔,而是依靠歌曲红了起来,比如 费翔,高凌风等等。90年代末期,2000年左右,由于好的词曲出现的很少,在创作上出现了干枯,所以很多台湾的歌手艺人利用台湾和欧美比较接轨的情况,大量引进了欧美的嘻哈风格等等,比如潘玮柏,周杰伦等等,红到了大陆。其实现在回头看,他们并没有唱出什么经典的歌曲,有时候我们都很难记住他们几年前唱的歌曲,但是他们抓住了机会。2005年到现在,由于大陆和国际的来往也十分的频繁了,台湾的歌手出现了像红到大陆比较难的情况,即使超偶的前几名,也要到大陆去面对大陆超女,超男等等选秀出来的选手的挑战,有一期我看大陆一个 娱乐节目 一呼百应,超偶的冠军 张芸京也要在大街上一点一点啦人气,像李宣榕,周定纬这样的选手,也重新参加了大陆的选秀节目,重新进行宣传。我其实很欣赏这样的选手,能够凭自己努力一步一步向上。 但是台湾有一些新人,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参加了一些台湾娱乐节目的录制,比如上了一期 康熙来了,就想来大陆 红起来,已经很难了。我看一些大陆的节目,比如天天向上,有时候邀请一些 台湾的新人,表演什么才艺,简直就是个普通人。其实与歌手,我更关心台湾演员,现在大陆拍电视剧,电影,钱比较多。但是真正台湾演员在大陆能够很红的,基本没有。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1,很多演员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其实这个不是必须,像香港无线出来的刘德华,梁朝伟等等,也不是科班出身,他们是经过大量的实战训练的。但是现在电视为收视,不可能给新人太多机会。2,地域情况。大陆现在比较喜欢看 历史剧,战争剧,谍战剧。而这些电视,电影中很少台湾演员。因为像这样的剧集,台湾演员很难去把握和适应观众。比如大家可以看看大陆很火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虽然讲的是 国军在缅甸的远征军,可那个时候的远征军是由大陆各个省的军人组成了,如果出现一个台湾口音,会影响剧情,就想一个台湾的本土电影出现一个北京腔一样。所以现在台湾的演员在大陆一般演的是言情剧,比如安以轩 演的非诚勿扰2,黄立行演的 杜拉拉升职记。安以轩 曾尝试过演 抗日战争中的 喋血孤城,但是票房不好。3,另外我看到一个人说台湾现在的艺人已经分为电影艺人,歌曲艺人,通告艺人。说这个是进步,其实我觉得 通告艺人是一个不太正常的情况。艺人主要是娱乐大家,通告一般是说一些谈话性的节目,一个艺人以谈话性的节目为生,进行曝光自己,我觉得是市场压缩的一些不能上,不能下的艺人,出现尴尬的情况。其实看多了台湾的综艺节目,一些艺人在几个节目说同样的话,讲一样的事情。说到这里,顺便说说台湾的 政论节目,一些名嘴天天在一些节目上 谈论 时事。其实在一个大陆的论坛上,大家都说少看台湾的名嘴政论。这些人天天在摄影棚,也没时间出去,而且最主要的是小问题扩大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不知道的问题乱扯化,可能的问题必然化。我看过一个政论节目讨论大陆的 重庆打黑事件。有一个名嘴在最少3个电视节目说了同样的话,重复了3次他的观点,而且用词基本一样。而且他们不去谈论重庆打黑这个事情,可能他们也不知道很多,就撤到说薄熙来的出身,个人情况,这些网上可以搜索到,反正一整集就是说薄熙来小时候,年轻时候的故事。其他的不说了,大家说我说的对不对?其余的情大家说说。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Morris 10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檢舉 Share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已編輯) 我自己本身有在看電視劇,不過我也只知道一點點,不足的地方讓其他人補充台灣跟大陸的演藝大環境很不同,台灣的藝人很多都是星探從街頭挖掘出來的;如星探到街上逛看到型不錯的人,就上前去詢問有沒有意願進影視圈試試看,或者是在校園選秀節目出身的,跟大陸市是要求科班出身很不同。也許台灣藝人正是非科班出身,表演時比較沒有顧慮,綜藝節目跟電視劇的表現方式都很貼近平常人的生活,沒有偶像與 fans 的距離感,不是高高在上,所以那些節目跟電視劇在大陸才會這麼紅。何況台灣男藝人最頭痛的就是兵役問題[大陸男藝人有這種普遍問題嗎?],許多男藝人在當紅時期片約不斷,只好設法拖延兵役。像是到某些學校註冊當萬年學生,大學讀了12年還沒畢業等等的。因為只要一去服兵役,就等於斷了演藝事業之路。有許多台灣藝人就是因為在當紅時期去服兵役,後來役畢就不紅了[韓國的男藝人也要面對這種棘手的問題],只好跑到大陸去重起江山,像是林志穎、陳志朋、歐漢聲等都是這種情況,他們都是在台灣已經不紅的了。通告藝人是以接 case 為主,有通告就接,沒通告就整天沒事幹,或者去做副業。通常通告藝人都是B咖,A咖藝人沒有這種情況,手上至少會有四、五個以上的帶狀節目。在國外的華人圈子裡常會去租華語的電視節目錄影帶[錄像帶]來看,大部分是聽說租台灣的節目,很少是聽過租大陸製播的節目。你不妨想想,為什麼大陸科班演藝人員出身主持的節目反而不受歡迎,反而是台灣說笑、爆料、出醜的節目受歡迎?就像康熙來了。提到政論節目,大陸有可能會出現嗎?全民最大黨、全民大悶鍋等等的政治模仿秀,是否未來在大陸也有可能出現?引用:http://www.stnn.cc:82/china/200801/t20080128_721090.html大陸可能出現類似台灣《全民大悶鍋》節目【星島網訊】正在新加坡訪問的前國臺辦發言人張銘清指出,大陸可能會出現類似“全民大悶鍋”這種政治娛樂節目,甚至出現類似“2100全民開講”的現場call-in節目。“這是個潮流、趨勢,任何人都不能阻擋。民主、自由,這個是普世價值。”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政治不一定要嚴肅的,政治可以是輕鬆的,政治娛樂節目有助於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有分析稱,張銘清的話顯示,本著寓教于樂的精神做起,中國大陸有可能出現類似台灣《全民大悶鍋》的政治娛樂節目,甚至也可能出現TVBS《2100全民開講》的現場call-in節目。被中天頻道《全民大悶鍋》捧紅的中國國臺辦前發言人張銘清昨天接受本報訪問時,針對政治與傳媒、兩岸新聞交流、民間交流等課題發表上述看法。張銘清目前是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他昨天以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身份到訪報業中心。雖然不再當新聞發言人,但張銘清依然很關注台灣新聞。他說,在北京時,天天都看台灣的報紙和電視節目。東森、中天、TVBS、中視、民視、華視、年代都收得到。當有記者問這位新聞界前輩,像台灣《2100全民開講》這樣的現場call-in節目,有沒有可能在大陸登場時,他隨即說:“很有可能!“而且我也曾經建議我們的媒體像他們學習。節目中你的嘉賓在那兒講,像閉門造車,你不知道觀眾到底怎麼看的,他有什麼想知道的,他有什麼看法,他call-in,他可以補充,你就是要在一個平臺上交流。這有什麼不行?”記者再問:“call-in,但那是現場的。萬一……如果……出什麼狀況……”張銘清馬上說:“不要緊!如果共產黨脆弱到那樣,有人電話打進來,你就覺得大禍臨頭,那不行。共產黨建党80多年,它不是沒有被人罵過,妖魔化,共匪、土匪,但都沒讓人罵倒。毛主席說過,要讓人家講話,天不會塌下來,不讓人家講話,你難免自己要垮臺。一個党、一個人,並不是罵倒的。人身正不怕影子斜,我自己很正,我影子斜,有什麼關係?影子又不是人。”說到某些價值時,張銘清說話鏗鏘有力,讓人仿佛又看到那位當年在電視上狠批台獨的國臺辦發言人。談台灣電視節目,模倣秀《全民大悶鍋》不可不談,因為裏頭有個“張名清”,讓眼前這位張銘清在台灣走紅一時。問台灣演員邰智源模倣他像不像,張銘清笑說:“有一些像,不可能完全像,他的氣質跟我不一樣。但是做到能夠揣測語言、手勢啊,已經很不容易。”張銘清說,邰智源把政治娛樂化,因為他有收視率的考量,所以自己成了別人模倣的對象也沒關係,因為這是節目的自由。不過,張銘清指出,在節目內容和表演上,“張名清”沒有主張台獨,如果是主張台獨的,他就會去交涉。張銘清也說,他可以接受像“悶鍋”這樣的節目,因為政治上,不只要一個面孔,政治不一定要居高臨下,而這類輕鬆的政治娛樂節目對於推動民主政治也是有幫助的,只要觀眾知道那是個表演,不要太認真,就不會把真正的議題給模糊掉。他說:“中國有個說法,寓教于樂,這個我覺得這(悶鍋)是典型的寓教于樂,政治不是板著臉孔訓人的,才叫政治。潛移默化中,用很活潑的一個形勢,讓人看電視,接收一種政治理念,我覺得這是個創造。”因此,張銘清認為,從寓教于樂開始做起,大陸是有可能出現另一個輕鬆的“悶鍋”,但程度可能不一樣。他說,過去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政治是個嚴肅的課題,大家不可以談,現在都可以談,可以有自己的看法,現在有一些大陸的電視欄目已經有一些這樣的跡象了。他說:“這是個潮流、趨勢,任何人都不能阻擋。民主、自由,這個是普世價值。”當記者問及大陸版“悶鍋”和“全民開講”什麼時候有望出現時,張銘清認為,會比較快的。他說,中國經濟的發展,誰會想到會有現在這麼快?機場和道路,有誰會想到建得那麼快?訪談最後,媒體記者問了問這位前新聞發言人,既然政治可以是輕鬆的,那為何在電視上看到的大陸官方發言人都那麼嚴肅。張銘清笑說:“形式要服從內容,我批評台獨,我總不能笑嘻嘻地批評。” 此內容已被編輯, December 15, 2010 ,由 Morris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临晨五点 10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檢舉 Share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已編輯) 楼主说的真好,很到位我很少看台湾的电视剧,传说中的八点档,乡土剧没接触过,但是看过几部偶像剧,可都没坚持下来,选几个外型亮眼的男女去演绎王子灰姑娘的爱情故事,就是感觉挺假,蛮幼稚的,演技我不去评判,至少剧本狗血十足。。。坚持看了几年康熙了,这也基本成了我唯一了解台湾娱乐圈的途径,很喜欢两位主持人,喜欢他们之间的互动以及偶尔设下让来宾往里跳的小圈套,看起来很逗,很畅快。。当然有时我也会看些别的五花八门的综艺节目,总体感觉就是台湾好像泛娱乐化了,什么都可以拿来八卦,学生,教师,公司职员都想往娱乐圈里蹦,常常看到节目里请一堆专家,什么资深媒体人,算命大师之类的,针对一件时事,也不管是不是道听途说,就信口开河,口沫横飞,我只有一个感觉,真是会扯!!反正,选择自己喜欢的,忽视那些厌烦的,不感兴趣的 此內容已被編輯, December 15, 2010 ,由 临晨五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幻語 10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檢舉 Share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已編輯) 先幫你加上【分享】,如果有要修正再請自行修下次發表主題前請記得加上屬性框,謝謝副版 雪月花 此內容已被編輯, December 15, 2010 ,由 燕歸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peilei 10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檢舉 Share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我記得小時候最開始看的是猜猜猜。還是大小S主持那時,還有TV三賤客之類的,現在好久沒看了,忙~~~~印象最深的是六年級的時候看的憲哥和康康的一個節目,忘了名字,就是給幾分鐘看臺詞然後演戲,說錯就各種懲罰,憲哥欺壓康康時最搞笑了好像是華娛播的,有一次笑到腸子都打結了後面再也沒有哪個節目笑到那麼癲了。初中時兩岸關係緊張,華娛就沒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咖啡猫 10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其实大陆也有很多娱乐节目,很贴近观众,比如天天向上,非诚勿扰 简直就是真人秀。8090也是很好的情感节目。可能大陆太大,也有很多从街头选出的艺人,但是这些艺人都带有很强烈的地方色彩,所以很难被全国观众接受。就想2人转这样的东北节目,基本全是街头选出的,按说赵本山已经10几年的春晚宣传,可是我们西北地区基本没人去看,我们看秦腔。所以好像全国性比较红的,大家能够接受的是科班出身的。其实大陆也很多选秀出来的影星,歌星,比如最近的 俞灏明,就是选秀出来的素人。关于兵役问题,其实我不太懂,不做发言。我看了一些欧汉生的访问,好像对他影响蛮大。其实您说的3位,林志颖基本在大陆也不多影视作品了,他现在好像更像一个商人。陈志朋,是因为大家对小虎队的怀念,今年也有一些作品,但是还是好想有发展瓶颈。欧弟在大陆很红,我觉得主要一个是因为他搭档上了汪涵,其实之前,欧弟也在大陆主持过一些节目,和吴宗宪,但是反响一般。我想综艺节目其实是个地域性很强的节目,就想在台湾的综艺节目,突然说上几句台语,说上一些台湾本地发生的事情作为调节,引起观众共鸣。这个可能也是吴宗宪等台湾一线主持人在大陆没有发展下去的原因吧,大家讨论。至于说国外的人租借台湾的录影带看,我在美国,常去唐人街,我看橱窗里面大陆的电视剧也很多,由于没有仔细看过,也不评论。但是大陆最近2年的好电影,在美国也是很多人看的。关于政论节目,大陆确实没有台湾开放,毕竟GCD还没开放。我喜欢看一些政论时事评论节目,但是我觉得凤凰卫视的 一虎一席谈,时事辩论会 更好一些,但是可能是有所顾忌,一些地方还是没有放开。但是美国的CNN,FOX等政论时事节目很好,我希望台湾的应该向这些节目靠拢。其实这里说一句大家不喜欢的话,其实从我本人而言,是对台湾存有一些特殊的感情,才去看很多台湾的综艺节目,想看看台湾人是怎么想的,怎么看待我们大陆的。所以我一般看一些大陆艺人在台湾节目的CASE,或者说一些在大陆的经历。其他的那些打闹,搞怪什么的,我基本也不太注意。说句实话,现在那些搞怪,就我本人而言,好像是强叫人笑,或者是 糟践自己来叫人笑,我个人觉得一般。我想如果叫人自然的开心,应该想 看周星驰的电影,MR BEAN 那样吧,大家认为呢?只有 康熙来了,小S和康永 一放一收的谈话,有时候设个陷阱,还觉得蛮不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Morris 10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檢舉 Share 發表於 December 15, 2010 (已編輯) 至于说国外的人租借台湾的录影带看,我在美国,常去唐人街,我看橱窗里面大陆的电视剧也很多,由于没有仔细看过,也不评论。但是大陆最近2年的好电影,在美国也是很多人看的。可能環境不同,您目前在美國,我目前是在日本,都是海外華人我是用PPS看,我把租影帶的錢省下來了 此內容已被編輯, December 15, 2010 ,由 Morris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hide1213xj 11 發表於 December 16, 2010 檢舉 Share 發表於 December 16, 2010 台灣也是有科班出來的阿演藝圈就有國光幫華藝幫台藝幫北藝幫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