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沙米 10 發表於 March 27, 2010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7, 2010 ----- 節錄 http://sami3kuso.pixnet.net/blog/post/24992197 ----- C君(Mu-qian Chen 謙謙): 看了今年的全國音樂比賽,令人想起大衛馬密在「導演功課」裡提到,露點、特效等是當電影本身不再吸引人時,就只好已更下流的方式來吸引觀眾的注意。B君(鄭為哲):我以前就跟你說過,比賽就是嫖妓,評審是嫖客,參賽者是妓女,還記得吧XD「原文作者十分堅持要我說這句話是他跟焦元溥先生說的」C君(Mu-qian Chen 謙謙):我很訝異音樂一流的樂團也需要這種方式的「表演」。------- 留言選 --------<LI class=post-text>To:宜中人打太快有些誤字,應該是「所以才令人疑惑……」------------------前面似乎沒有說清楚,我補充一下好了,一般藝術概論的學說都指出,藝術是「觀念的表達」,目地在「引起人的思考」,(to:1樓,感動是手段不是目的哦!)在音樂表演中加入其它的元素,的確是引人思考的一種方式。我所感到疑惑的是,宜中這次演出的音樂本身無愧名聲,但是仍然加入這樣的元素,雖然引起人(至少我)的思考,卻難以令人(至少我)理解、猜透,這背後有什麼樣觀念的表達——換句話說,加入這樣的形式只是趕流行?只是覺得新奇好玩?或者所有團員(包括指導老師?)能真正地坐下來仔細討論過,這樣的演出形式,能夠為音樂藝術增加什麼新的體驗?這樣的表演內容,除了為音樂錦上添花以外,能夠賦與音樂思想、表演美學,什麼樣新的、值得人注意的價值?引起別人的思考並願意和觀對話,是現代一個好的藝術創作者基本條件——至少你們引起了我的疑問,並且來這個網誌留言。(雖然這網誌不是我的網誌)我樂見你們為自己的藝術辯護,藝術家本來就該為自己的理念辯護,你們應當對自己的實力有信心;不過既然音樂已臻完善,在賽場之外,比名次分數更重要的事在於,「思考」自己能在演出加入什麼樣更深刻的意涵,並且樂於和觀眾溝通。 ---- 第二篇 http://sami3kuso.pixnet.net/blog/post/24998419 -------- 第三篇 將音樂放入藝術的尺度 http://www.wretch.cc/blog/geniusson/9516892 ---- 【節錄】 在我一開始接觸國樂的時候、或者以我小時候的音樂觀來看,我是非常認同「音樂就是要好聽」「音樂的目的就是要感動人」。當時我是絕不認為有什麼不好聽的音樂是會有藝術價值的。國樂普遍來說,比起古典管弦樂在段落的重置、速度的改變、音符的修改等等都更為自由,對演奏者的尊重甚至超越作曲家,詮釋上也較為受流行影響,以好聽和感人來說,對我是比較有吸引力的——一直到今日這都還是國樂令我喜愛的原因之一。---- 第四篇 將音樂放入藝術的尺度-後記 http://www.wretch.cc/blog/geniusson/9518625 ----【節錄】 譬如,假設要比賽時有時間限制,我們很常陷溺在幾個問題就是:「可不可以重新選段?」「可不可以更動原作的樂句?」「什麼叫作原作者的意圖?」之類,又或者幾個很常有的問題,諸如所謂「太過感性或理性了!」「跟一般人彈得不一樣耶!這樣『不對』吧!」都很容易成為討論的焦點。如果以藝術「行為」來思考,我們要討論的問題變成: 「不重新選段」真的就符合作者的意圖嗎?真的就蘊含藝術的美感嗎? 「不更動原作者的樂句」儘就形式上而言符合作者的要求,然而有沒有可能在詮釋上,仍與作者所提及的完全相反? 或者,以真正的藝術家而言,我想所有人都要(都會)自問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改變(依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符合(違反)作者的指示?」---- 第四篇的出現是為了回應台灣某彈撥巨擘對於改譜的質疑 ---- 相信我,她真的是個巨擘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某囧 10 發表於 March 28, 2010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8, 2010 (已編輯) 呼~終於看完了雖然比完賽看到評審(對於打擊段滾核桃mix石版腰鼓)評語好像有點兩極不過倒是不知道相關討論那麼多印象中絲竹演的很開心(?)的樣子噢目後直擊有評審笑了 此內容已被編輯, March 28, 2010 ,由 某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哇!沙米 10 發表於 March 29, 2010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9, 2010 (已編輯) 我倒覺得激起大家的思考還不錯!比純粹的冠軍嘉勉有意義多了!---------------------不過很多人都不看別人的意見,不自我消化不去了解他人想表達的意見我們讀書不是一直教我們要去抓主旨綱要嗎 ?怎麼現實生活中都在斷章取義不過連頂尖名師 ( 3000/hr ) 都如此也不要太苛求自己了自顧自的留言不好的習慣 ... 無助於彼此溝通成長 此內容已被編輯, March 29, 2010 ,由 哇!沙米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哇!沙米 10 發表於 March 29, 2010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29, 2010 (已編輯) 轉貼網誌上的這篇留言吧提醒自己是在燒多大的火下面這位演奏、行政、人脈實力堅強的景美學姊,應該是家喻戶曉的吧我很欽佩他能把景美國樂撐起!台北青年國樂團二胡演奏員。盧美妏:我只覺得,在音樂中應該看清楚自己是誰,應該看清楚自己在哪,應該謙卑。我本身不覺得玩花招有什麼不對,比賽本來就是各展所長,大家開心就好,反正分數是自己要承擔的,他們承擔分數,跟我們什麼關係?反而是批評的人,是站在怎樣的立場,站在怎樣的身分地位去說出這些話?也許是認為自己比該校指導老師還要專業吧?批評者真的是有參與比賽的人嗎?如果不是的話是否有點好笑?我覺得這篇網誌不太得體,比都比完了,而且真的有專業到能去評論這些嗎? 此內容已被編輯, March 29, 2010 ,由 哇!沙米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