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誰是你隨時可以說話的人?


Recommended Posts

記得電視台《藝術人生》欄目有一次訪談,主持人朱軍問一直單身的演員王志文:40了怎麼還不結婚?王志文說:沒遇到合適的。朱軍問「你到底想找個什麼樣的女孩?」

王志文想了想,很認真地說:「就想找個能隨時隨地聊天的。」

「這還不容易?」朱軍笑。

「不容易。」王志文說,「比如你半夜裡想到什麼了,你叫她,她就會說:幾點了?多困啊,明天再說吧。你立刻就沒有興趣了。有些話,有些時候,對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說了。找到一個你想跟她說,能跟她說的人,不容易。」

體會這句話裡那種深深的難以言說的滋味,找一個能隨時隨地和你聊天的人真的很難。

或許你人緣不錯,與你認識的人很多,和你關係不錯的人也很多,但即使是你朝夕相處的家人,甚或是親密無間的愛人,你也未必見得想什麼時候說就能和他說,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永遠不必擔心失禮,不必自責,不必畏懼被冷淡和被斥責。

通訊錄上的名字幾十上百,熟悉的容顏更是成百上千。可是打開手機,一個一個名字的翻過去,又有幾個人能讓你安心和坦然,可以去打擾,可以去隨時隨地地暢所欲言?

生活在我們面前就像一個巨大的漏斗,年輕的時候,遇到的人多,想說的話也很多,無所顧忌,可能今天會跟這個朋友無所不談,明天和另外一個人聊得忘記時間,即使是自己編造的故事,兩個人也能談得津津有味。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們會慢慢地發現,能聽你說話、和你說話的人越來越少。

這樣的苦衷其實古往今來一直都存在著,就連魯迅在碰到瞿秋白的時候也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有些時候,我們寧可在心裡一千遍一萬遍的對自己訴說,也不願跟身邊的人透露一絲半語。一些苦惱和煩悶,一些心情和境遇,別人不曾身臨其境自然不能感同身受,理解的也許能說些中肯寬慰的言語,然而敷衍的人至多只說幾句套話,會讓你立刻後悔坦露了心跡。

將真實的自己深深地隱匿起來,再親密的人也會有顧忌,再相知的人也會有猜度。我們就像那一群渾身長滿了刺的豪豬——為了御寒,擠在一起;為了自保,維持距離。能找到一個什麼時候都可以說話的人,很難。

另一個是電視劇《康熙王朝》裡的康熙帝。後宮粉黛三千,他最愛的人是容妃。他到容妃那裡,最愛說的話就是:「朕想和你說說話。」然後,把一些國事家事傾訴一番。到後來,他不得已廢了容妃,每每鬱悶時,總要走到容妃宮前。但是,人去宮空,貴為千古大帝,連一個說話的人也沒有。

這兩個「成功人士」,對愛人的要求同樣簡單——能夠說說話而已。細細想來,也就如此:你幹的事情再偉大,再轟轟烈烈,你也是一個人,一個有七情六慾的凡人,也希望有一個貼心貼肺、知冷知熱、能深刻理解你的思想與情感的人在身邊,跟你交流、溝通。這樣,你就不至於孤單、寂寞。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找一個你愛與之聊天的人結婚,當你年齡大了以後,就會發現喜歡聊天是一個人最大的優點。」當時,我還以為這是小女人情懷。現在看來,不僅是女人,男人也有這樣的要求啊。

那就找個你愛與她(他)聊天的人結婚吧。世界太大、太複雜,變化太快,拉住一個時時刻刻、隨時隨地能與之聊天的人的手,你就擁有了連康熙都沒有的幸福。

讀到這一段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對愛情有了一個明確的定義。

愛情應該是無所不言,是相依為命;是身處寂寥卻不感寂寞;是明知路漫漫、雪茫茫,卻仍感激能與你一同走過……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長大了,開始遵從「低調做人」的處事原則,凡事都要一聲不響……(轉自網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weeks later...
  • 5 months later...
  • 3 weeks later...
  • 1 month later...
  • 4 weeks later...
  • 6 months later...
  • 1 month later...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