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 平均9個月找到工作


Recommended Posts

主計處在四月份的調查,新鮮人的待業週期拉長到三十五點八週,等於平均要九個月才找得到工作,比前兩年還要多熬兩個半月。用時間推算,今年六月畢業,一直到明年過完農曆年才能上工,看來誇張,但已經是平均水準了,去年的畢業生當中,還有將近五萬人還在找工作!(張雅惠報導)

工作多難找,指標之一是「待業週數」。主計處通常以「初次尋職者」定位成社會新鮮人,四月份的數字,初次尋職者的待業週數長達三十五點八週,幾乎是九個月,去年四月的待業週數是二十六點一週,前年四月是二十五點九週,今年「初次尋職者」的待業期間,普遍比前兩年都延長兩個半月。

一0四人力銀行經理方光瑋說,更難的是,新鮮人還得和學長姐競爭,因為教育部稍早也曾統計,去年已經畢業,但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工作的比例有一成六,以三十萬人估算,等於有將近五萬名「過期的新鮮人」同場較勁。

「現在應該來講,人力需求還是存在,現在線上開放給社會新鮮人的工作機會,大概還有六萬七千多筆,如果能有效媒合,其實可以降低初次就業者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就出在兩個因素,第一,他們找工作的方向和市場需求有些落差的,第二,他們的求職技能,長期技能先不講,那是結構性的問題,短期的技能也沒有好好的加強」

人力銀行指出,目前的失業屬於景氣衰退的循環性失業,新鮮人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之後,應儘量減少磨擦性失業;新鮮人不要對平均起薪要求過高,初期儘量以公司規定為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主計處在四月份的調查,新鮮人的待業週期拉長到三十五點八週,等於平均要九個月才找得到工作,比前兩年還要多熬兩個半月。用時間推算,今年六月畢業,一直到明年過完農曆年才能上工,看來誇張,但已經是平均水準了,去年的畢業生當中,還有將近五萬人還在找工作!(張雅惠報導)

工作多難找,指標之一是「待業週數」。主計處通常以「初次尋職者」定位成社會新鮮人,四月份的數字,初次尋職者的待業週數長達三十五點八週,幾乎是九個月,去年四月的待業週數是二十六點一週,前年四月是二十五點九週,今年「初次尋職者」的待業期間,普遍比前兩年都延長兩個半月。

一0四人力銀行經理方光瑋說,更難的是,新鮮人還得和學長姐競爭,因為教育部稍早也曾統計,去年已經畢業,但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工作的比例有一成六,以三十萬人估算,等於有將近五萬名「過期的新鮮人」同場較勁。

「現在應該來講,人力需求還是存在,現在線上開放給社會新鮮人的工作機會,大概還有六萬七千多筆,如果能有效媒合,其實可以降低初次就業者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就出在兩個因素,第一,他們找工作的方向和市場需求有些落差的,第二,他們的求職技能,長期技能先不講,那是結構性的問題,短期的技能也沒有好好的加強」

人力銀行指出,目前的失業屬於景氣衰退的循環性失業,新鮮人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之後,應儘量減少磨擦性失業;新鮮人不要對平均起薪要求過高,初期儘量以公司規定為準。

現在市場急缺"人才"而非"人力",這點對沒有工作經驗的社會新鮮人來說真的比較吃虧,所以"產學合作"真的是非常重要,不然剛從學校畢業會面臨就業市場的排除及無勞保資格排除,而落在社會的邊緣人口(失業率人口),這樣其實還滿慘。有一張照片對我來說印象深刻(法國青年流落街頭,天下雜誌),因大量進口人才進駐就業市場,讓無工作經驗的青年畢業就面臨"國際競爭力"的壓力,似乎也不太公平,然台灣現今面臨的應是保障即將畢業學生的就業市場(例如目前的青輔會提供大專畢業生至非營利組織職場實習方案之實施計畫)。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months later...
我跟某些人談過這些問題,得到的結論是:

雖然新鮮人的抗壓性有待加強,但真正原因是經濟實在太不景氣

導致許多有衝勁的青年找不到工作,而不是他們不努力

還是老話一句:『騎驢找馬』,先找一份還好的工作,如牙醫助理等等,月薪也有二萬五左右

之後再靠著工作上認識的人介紹,靠關係進入心目中的公司,這也是一條路,而不是非得一次就找到理想工作,這真的比較難

工作上人際關係好的話,好工作打通電話就有了,馬上就安排過去,有點類似「關說」

而工作上要人際關係好,禮貌與態度就非常重要,這兩樣常常是關鍵

或是邊做助理邊準備考國考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