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熏 10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手感花費畫質自由度花費是最大的問題我的相機買不到充電電池...一般電池一顆要一百五兩顆就三百了不知道可以用多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阿班=~ 10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當然有!!:E底片機雖然需要底片的成本~但是每過片一張~感光底片就是新的~因此機器本身可以使用很長的一段時間...也不是完全的電子零件..耐用!!在加上底片感光方式~純屬類比式訊息~並不會因為轉換訊息而失真:D也不會產生"假色"~耗電量也低~ 這是重點!!:o其次是底片與數位感光不同的地方,底片的成像方式是將一段完整的光波照射在底片的化學物質上,而產生影像! 舉例:數位式感光元件~假設有1千萬畫素,那麼感光元件上就會有1千萬個感光器,當感光元件照射的光線後,是將影像以1千萬個小點紀錄,就像把照片切成1千萬個小區塊,然後轉換成數碼型態,所以數位影像並不是完整的將光波紀錄下來,而是切成小塊來紀錄...引用參資: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10305054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mo 10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1.長曝低雜訊以及拍攝如「煙火攝影」這類題材時尤其明顯2.發色底片的發色迷人、自然許多3.色階色階的連續性和表現能力底片仍難以取代4.影像本質的操控性因為成像的幾乎只受「鏡頭」「底片」的影響所以不同的底片揮灑出來的成果也差異頗大在黑白底片領域又尤其明顯對於拍攝的條件及藥水的掌握尤其講究精準正負片間的差異也是值得玩味!5.寬容度6.個人拙見玩一陣子的數位相機,把基礎原則搞懂在埋頭去玩底片,能學到更多東西如測光觀念和寬容度的交互搭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evadne 11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這謝都是根據「同樣價位下」的底片與數位機器來說。數位機器中,有 phaseOne / hasselblad 等家的東西,那就比一些一般的 35mm 底片強上很多倍。長曝、低雜訊等都算是明顯的優點。但是,「影像本質的操控性」不只受到鏡頭底片影響,也受到攝影者的影響。至於學習者,建議購買洗鏡光前輩的書。然後多拍點。學費總是要繳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evadne 11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當然有!!:E底片機雖然需要底片的成本~但是每過片一張~感光底片就是新的~因此機器本身可以使用很長的一段時間...也不是完全的電子零件..耐用!!在加上底片感光方式~純屬類比式訊息~並不會因為轉換訊息而失真:D也不會產生"假色"~耗電量也低~ 這是重點!!:o其次是底片與數位感光不同的地方,底片的成像方式是將一段完整的光波照射在底片的化學物質上,而產生影像! 舉例:數位式感光元件~假設有1千萬畫素,那麼感光元件上就會有1千萬個感光器,當感光元件照射的光線後,是將影像以1千萬個小點紀錄,就像把照片切成1千萬個小區塊,然後轉換成數碼型態,所以數位影像並不是完整的將光波紀錄下來,而是切成小塊來紀錄...引用參資: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10305054喂!不管底片或者數位,都不可能記錄到所有的光,也不可能把光波切成小塊(怎樣切?)。頂多說數位的感應器,像素呈現一格一格的排列,底片者則是有感光粒子。我們來研究一下感應器好了,一般來說的一般 CCD 都是呈現棋盤狀,每一格分別感應紅色、綠色、藍色光。通常綠色佔 50%,其他兩種顏色,各佔 25%。因此,原始來說,每一格可以感受到的光線,與感受到的(已經穿過濾色片的)光線值,只佔了三分之一。假色的來源,就在這裡。因為原始來說,每一個像素只有紅綠藍三色其中之一的數據,因此需要藉由數學方法,猜測出其餘兩個頻道的數據。因此,就會有假色--又以對大片純色塊的感應特別明顯囉。但是目前有廠家提出新的排法,十六格(四乘四感應元件方陣)中,其中三個頻道各佔四格,留下四個空位(給紅外線攝影)。這樣就有一樣多的數據。只要元件上的感應器夠多,雜訊又小(靠太近者,雜訊高),那就得到好照片。Foveon 提出三層式元件。原理:光線穿過矽晶片時不同色光,會有不同衰減程度。由此藍色衰減最快速,故放在最上層,下面分別有綠色與紅色的感應層。把這三層的數值做數學比較,就可以得出分開的紅、綠、藍的通道數據。其實這樣的做法得到的顏色是比較正確的。但是也不是說這樣就一定最好。因為只要樣本一多,數學的猜測遊戲結果就會很好;而這種數據得到的紅色與綠色數據,都在實質上有些衰減。所以超大的 hasselblad / phaseone 機背的馬賽克感應器輸出的圖片也會不錯。各有專長啦。http://en.wikipedia.org/wiki/Foveon_X3http://en.wikipedia.org/wiki/Bayer_filter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mo 10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135就跟中片幅不論是底片或數位皆不太適合做合併討論因為意義不大至於影像操控性既然是「操控性」,那便是討論器材的面向自然就不能夠把人為變因帶入其實在各大論壇或與其他攝影師的討論中「底片」、「數位」的差異和應用性一直都呈現不同面貌有時很難取得交集因為沒玩過底片的人和不玩數位的人一直都沒有真正的去碰觸到對方的偏好趨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mo 10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135就跟中片幅不論是底片或數位皆如此本就不應做合併討論因為意義不大至於影像操控性既然是「操控性」,那便是討論器材的面向自然就不能夠把人為變因帶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en24769 10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呃...抱歉我想問一個很蠢的問題為什麼120的機種會比135強阿?(還是只是相機廠商的技術問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mo 10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 2009 就像APS跟FF的差異一樣成像的素質受「像素面積」的影響甚大就以D3 和D3X來說相同的感光元件尺寸D3X的像素達到24MPD3則是12MP但相對的就雜訊而言D3的堪用ISO至6400我都能接受D3X似乎就沒這麼高了(原廠的說法,高感光測試照還沒出來,但傳聞僅約1600)而其他的成像問題就更不在話下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intel 10 發表於 January 2,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2, 2009 我想到的只有星軌有較大的優勢...35MM來說還有耗電SLR超省電的其他的像畫質之類還是會漸漸被追上吧雖說省電.但我蠻擔心以後4LR44就買不到了富士的35MM底片啥時會停產?有沒有人有聽說在家樂福只看到這牌了若以天文觀測來看似乎是CCD比底片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mo 10 發表於 January 2,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2, 2009 其實135mm的成像似乎還有意個地方值得討論----「放相」幾個月前和學校請來的畢冊攝影師討論了一些關於底片放相的問題細節差不多都忘光了但我還記得大略對他們而言,器材的選用在於場合和輸出需要而「大尺寸輸出」這是135尺寸底片或數位相當容易被討論到的一個部份我還記得我們有就「轉染法」做一些討論,雖然他也只知道大概(全世界也剩沒幾個懂)後來的結論是---「放相」的方法對於成像素質的決定能力很強就他的看法135底片只要「放相」用對大輸出也不一定會遜於數位不過不符合成本ps想說前幾年apx說不見就不見大家都拚命找庫存的菱形標結果現在又有圓形標的apx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en24769 10 發表於 January 3,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3, 2009 說到不符合成本最近用數位相機頻率越來越多的原因是因為底片好貴...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航星 10 發表於 January 4,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4, 2009 我想到的只有星軌有較大的優勢...35MM來說還有耗電SLR超省電的其他的像畫質之類還是會漸漸被追上吧雖說省電.但我蠻擔心以後4LR44就買不到了富士的35MM底片啥時會停產?有沒有人有聽說在家樂福只看到這牌了若以天文觀測來看似乎是CCD比底片好個人淺見:天文觀測CCD應該不會比較好...各有各的優缺點。拍星軌底片還是好些;拍行星CCD比較優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intel 10 發表於 January 4,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4, 2009 天文觀測底片優勢也只剩星軌了吧要是底片還有其他優勢我們學校就不會買CCD了我們學校的天文台好像沒用底片了.CCD是空冷的有風扇高檔一點的CCD拍出來的星軌也不會輸底片吧(我是沒用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en24769 10 發表於 January 4,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4, 2009 話說其實假如扣掉長曝的熱噪跟高ISO的雜訊其實一般人分不太出來底片跟數位的差別說喔,底片機還有個優勢花比入門機多一點點的價格就可以買到機皇XD(不過後續是底片深淵...)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evadne 11 發表於 January 10,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0, 2009 不要笑,一般人分不出來是因為台灣的藝術教育不太普及。而且拍得夠好的話根本不用花時間去猜與分。好照片不是依靠好媒體才能發揚光大,但不可諱言有些照片配某些紙張就是比較搭。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酗菸郎 10 發表於 January 12,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2, 2009 花費是最大的問題我的相機買不到充電電池...一般電池一顆要一百五兩顆就三百了不知道可以用多久...找一台早期的機械相機吧,不用電池也可以拍那種類型的相機是機械是快門,不用電池的問題花費最大的問題就是底片和沖掃時的費用再來就是其他的配件,像是不同焦段的鏡頭,或者不同閃光出力的閃燈個人認為玩手動對焦的底片相機才能真正練習攝影你只有36張底片,拍錯了不能刪掉每按一次快門就要付錢機身沒有防手震,不像數位的可以自動多點對焦你只能靠裂像或微菱對焦屏和你的眼睛確認有沒有合焦,如果你有近視,那麼就很有失焦的可能像是Nikon FM2那種類型的相機就是機械相機兩顆鈕扣水銀電池僅供測光,便利商店就有在賣,可以用好久對了,玩底片機的話,可以玩玩看加減感,或正沖負的效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evadne 11 發表於 January 13,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3, 2009 其實我滿敬佩玩底片的人。因為我超級怕麻煩,所以一直都使用數位檔案,很好管理。其實這就跟樂譜一樣,有人發明自動演奏鋼琴,也有人可以演奏百分之百無錯誤的音樂。但聽起來就是很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en24769 10 發表於 January 13,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3, 2009 找一台早期的機械相機吧,不用電池也可以拍那種....恕刪.....不過可能一開始玩的時候會有點手忙腳亂吧XD我第一台接觸的底片機就是FM2剛開始的時候,常常失焦,不然就是忘記調光圈....阿...想到那時真的覺得好浪費錢....不過熟練之後洗出來的感覺真的是很棒就對了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酗菸郎 10 發表於 January 13, 2009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3, 2009 不過可能一開始玩的時候會有點手忙腳亂吧XD我第一台接觸的底片機就是FM2剛開始的時候,常常失焦,不然就是忘記調光圈....阿...想到那時真的覺得好浪費錢....不過熟練之後洗出來的感覺真的是很棒就對了XD哈!FM2果真歷久不衰,玩攝影的人多少都會碰噎我剛開始接觸時也像你一樣,一直失焦光是對焦測光就花了好大一番工夫了更遑論構圖技巧相館的老闆都說建議我練一練,這就跟剛開始用蘋果電腦一樣由於不熟悉界面所以覺得Mac很爛,等到會用了,就真的迷上了所以我去打工、賣掉衣櫃理的衣服,就是要存錢買一台如果我現在有一筆足夠的閒錢,我反而想購買功能更好的底片機,或進階一點的鏡頭,而不是DSLR我想我中了底片的毒了吧!哈哈好想買Ricoh GR1v和LCA+喔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