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 10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說起來是有點悲傷的故事。 雖然過程中許多地方讀來是很開心歡樂的。不過,因為我到一半的時候就先偷看了結局。(誰叫妳偷看的?)因此,對於故事中人所有這些努力,最後產生的結果而提前感到悲傷吧?(雖然明知道要是作者真讓這計劃成功就太扯啦。) 或許是我在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進入了認真 mode,或許是這種唐吉軻德式的奮戰總是惹人憐愛。總覺得唐吉軻德就應該有驚無險平平安安地告老還鄉。不過,若真是那樣的話,這故事或許便流於天真了。事實是,及使是心地純良的騎士,如果從風車上折斷長矛摔了下來,不一定只會鼻青臉腫讓人哈哈大笑而已,還是有可能骨折重傷死於非命的。 不過,該怎麼說呢?你知道的,就是那種「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的感覺。儘管看去癡傻瘋癲,但卻仍然令人心折。這個世界並不完美,充滿了各種衝突,而且即使你的目標遠大,跌倒的姿勢也不見得就會豪邁。(呃......豪邁的青蛙裝?)而即使洞察了這點,卻仍義無反顧地前行。這種明知不可而為之的精神說起來又與不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唐吉軻德有些不同了。 不過,故事若只停在這兒,那這將只是個立志陽光的成人童話。但是在最後,這裡沒有奇蹟,有的只是一場大夢之後所留下的,淡淡的惆悵。(倒是促成了場烤魚嘉年華?)唯有配上那樣帶著些許惆悵沉思的結局,故事才顯得真實。老實說,同樣是因巨變而變得有些悲傷的結局,《到葉門釣鮭魚》比起《姊姊的守護者》實在是好太多了。(天哪我還真是找到機會就想毆打一下這本?)在這裡可沒有什麼奇蹟似的好轉。(嗯哼如果她安排凱特接受安娜的腎臟之後,因為術後感染無法控制也跟著過世我就相信這是「最真實的」結局。) 如前所說的,真實世界不會像童話那樣單純美好。二十年婚姻危機的解方不是聰明美麗的紅粉知己;釣魚讓一些人心情平靜卻讓另一些人心浮氣躁;人並不見得定能勝天。甚至是擇善固執與剛愎自用的界線也並不總是那麼清楚:試想若以同樣的堅定信念,但對問題的解答若非如釣鮭這樣人畜無害(呃,說起來鮭魚們可能不太喜歡。)的活動,那又如何呢? But still,能夠依循著某個單純的信念行事,說起來是件相當幸福的事情。這裡我想來分享一下歌舞劇《夢幻騎士(唐吉軻德傳)》中的曲子〈The impossible dream〉:(這裡有我上網搜尋到的影音版本:http://blog.xuite.net/davidfur/027/12856818)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夢想那無法實現的夢想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擊敗那不敗的敵人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忍受那無法忍受的哀愁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奔向那勇者所不敢去的地方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更正那無法更正的錯誤To love pure and chaste from afar愛戀那遠方的純真聖潔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嘗試在雙臂疲累不堪之時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迄及那無法迄及的星辰This is my quest這是我的追尋To follow that star跟隨那星辰No matter how hopeless無論多麼絕望No matter how far無論多麼遙遠To fight for the right為正義而戰Without question or pause沒有質疑停歇To be willing to march into Hell決意踏入地獄For a heavenly cause為那神聖理想And I know if I'll only be true而我知道只要我真誠To this glorious quest面對這光榮追尋That my heart will lie peaceful and calm我心將安和平靜When I'm laid to my rest當我躺下安息And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for this而世界將因此變得更好That one man, scorned and covered with scars有一個人,受盡奚落而滿身傷痕Still strove with his last ounce of courage仍拼著他最後一絲勇氣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要迄及那無法迄及的星辰 最後要小抱怨一下,為什麼大家都能有像聖人一樣的大老闆?(←忌妒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Encty 10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到葉門釣鮭魚先從技巧面說好了。這本書有非常奇妙的結構。從目錄就可以看出來,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文體:正式/非正式的書信、報告書、日記、自傳等等等。但是各篇內容卻又環環相扣,偶爾有時間上的倒錯,但又偶爾可以發現閱讀解謎的樂趣。大致上來說是順敘的故事,或者可以說是一篇在全部事後的報告書(這一點我是到閱讀完之後重新看才發現的)裡面幾條線交錯,現在故事感覺似乎沒有個幾條線來串一串好像不太行了?故事基礎由博士、海麗葉,為主述者進行,穿插了許多像是與她們上司、妻子、未婚夫的信件,甚至攔截到的蓋達組織的電訊,串出這一本閱讀起來趣味十足的小說。以結構來說我會這麼說。以下講述劇情,請注意內容洩漏。雖然我覺得應該沒差。以結構來說這本書真的充滿了閱讀的趣味,各篇寫法完全不同的章節組成了一個荒謬的計畫:在沙漠裡面釣鮭魚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應該也充滿了趣味,再加上書皮書背寫的多麼多麼幽默,預期應該是篇黑色幽默的小說。可是我看到的是諷刺,無數的諷刺與無數的渾蛋在這本書裡橫行。無能的愚蠢的恐怖份子會是很有趣的題材,看到他們露出人性的一面然後說明有多少多少錢(那可真窮困)可以實行計畫是充滿趣味的可是無能的愚蠢的政府官僚滿嘴講著大道理實際上全然的自私與算記利益,是十足的諷刺,可是坦白講我笑不太出來。這世界的渾蛋已經夠多了,不需要再多製造幾個吧雖然是虛構的角色故事,但在本文作者的生花妙筆之下(-_-)寫的真是活靈活現我還真怕哪天看到某人自傳說他對台灣民主自由人權執法公權之類什麼東西有#%&@的見鬼的多大的貢獻。是,因為是諷刺嘛,所以這種事情「是會發生的」我真愛這個充滿了渾蛋與跟隨渾蛋的白痴們的世界。好吧,因為如此,在閱讀本書的時候,雖然結構上充滿了閱讀趣味,內容卻讓我感到十分痛苦。作者寫的太深刻了,人與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僅提供對自己有利的情報,或是將所有的訊息解讀為對自己有利,反正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動的,而在這之中,大公的出現與他的一番言論--「......如果能在葉門打造出一條鮭魚河,就各方面而言,無論對我的國家,我的國人,都會是極好的福佑。如果真能實現,必是神的奇蹟顯現。我知道,一定是的。我的錢,你的科學,鍾斯博士,缺一不可,只要缺少一樣就無法達成如此成就。正如摩西在曠野發現水泉,只要上天的旨意如此,我們就能我們就能使鮭魚游在阿連旱川的河水中。只要上天的旨意如此,夏天的雨水就會落滿旱川,我們就能從地下水層打出水來,鮭魚就將會溯河而上。然後,我的國人,賽義德,努卡,札砸※,不管達官貴人或是販夫走卒都將肩併肩站在河邊,一起釣著鮭魚......」※該國階級簡直就是救世主啊,成立一個鮭魚教派吧!我會去信的!結果他死了啊!混帳!搞什麼啊雖然我一開始就被告知這個結局,但還是頗為不爽的。雖然這個計畫並不足以改變世界或是讓地球更好,但在跟這故事裡面其他算記半天的那些人比起來,他簡直已經是聖人的存在了。總之,有閱讀上的趣味與獲得,同時也有令人無奈與不舒服的感覺。值得閱讀,但應該要有堅強的心智=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封狼 10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這是本很妙的書。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有錢大公, 希望打破國家內制式的階級制度,並且讓國家更為安定祥和,因而想引進在西方有廣大愛好者的釣魚活動,即使明知不可為,仍然相信如果成功了,就是神的旨意,不成功也是神的旨意,非常典型回教國家的宿命論。鍾斯博士是英國國立漁業中心的研究員,很明顯也是屬於象牙塔的一員,因為龐大的經費來源,在上級的壓力下,接下這份燙手山芋。葉門是中亞國家,氣候乾燥、旱雨季分明,鮭魚的天性完全不適應,每個聽到這個計畫的人,都認為想出這點子的人瘋了,當然也包括鍾斯博士。要讓一位象牙塔裡的研究員做這件案子,一定要讓他心服口服,沒想到大公竟然也辦到了,於是這個計畫就「按照計畫」(也就是脫軌而出的)持續進行。這裡面諷刺了官僚體系的作風,只在乎選票,不在乎實情成敗的政客心態;中年的婚姻危機;以大老心態,莫名奇妙去介入別國的政治,卻惹的自家人民妻離子散的離譜行為。能從一件離譜的事,顯現出這麼多問題,還每一項都一針見血,讓事情在荒繆中顯得合理,合理中又十分荒繆,真是托迪的功力。雖然是本看起來很磚頭的小說,但是內容是以公文、書信和日記型態交錯講一個故事,所以其實看起來非常快,而且因為是以時間順序依次描寫,故事行進非常流暢,並沒有我一開始以為會有"卡卡"的情形發生。不管是政客心態、中年婚姻危機或是政府的荒謬政策,都是不分國別的發生,所以這本書才能在短短一年之間翻成21個版本吧,這樣想想,果然都是人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elish 10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我沒有釣過魚,但釣過蝦,而且一條都沒有釣上來,最後只好蹲在場邊狂吃烤活蝦洩恨(喂,這麼血腥的開場好嗎?)說真的,其實我打從本作那小小的搶先試閱本(一般在書店可以免費拿的那種),在暑假隨著時間迴旋試讀本寄來的時候,就開始期待這本書。基本上我這個人很庸俗,封面上寫文學大作不一定能吸引我(往往略過),但只要打上好吃或好笑,那就百分之百就能抓住我的目光。而這本書,劈頭就說是「驚世黑色幽默處女作」,讓在下馬上決定到時出書一定要入手。只是當初沒想到,當初印在小試閱本上的「近期推出」,實際上是半年之後的事情。讓我們先來看看到葉門釣鮭魚的劇情吧,話說在葉門這個國家裡,出了個有錢沒處花的大公。不管是寺廟、醫院還是學校,他全部都蓋過,而且覺得再蓋恐怕也沒多大意思。就在這時他突然靈機一動,想起自己在英國學到的美好運動,那個可以抹去階級、喚來和平、促使人心交流、提升整體葉門心靈水平的美好運動……釣鮭魚!沒錯,釣鮭魚,總之他決定要把釣鮭這項休閒引進葉門。當然,要是事情如上述那麼簡單就……就不歡樂了嘛!首先要引入新物種進入某地,我們就要先知道該物種的習性與棲息條件。由於外星人放假,所以我們讓本作主角鐘斯博士自己出來講:「遷移迴游型的鮭魚科,必須在氧氣充足的冷水環境中始能產卵。叭啦叭啦……配合鮭魚與其天然食物來源的海水溫動,在攝氏五至十度之間。」嗯,這有什麼問題?讓我們看看葉門在那裡,就知道有什麼問題了。現在知道問題在那裡了吧?沒錯,這種位置,這種鮭魚(以為是有幾種),做夢嗎?對,根本是在做夢!所以當咱們主角看見這種簡直可以直接收進諸如全球搜奇異聞錄之類書中的要求時,也的確當他是在做夢,壓根不想搭理。不過呢,大家也都知道,有錢人做起夢來當然是和普通人不同,而且小說主角基本上就是用來衰的。所以,咱們英國第一的漁業科學人才鐘斯博士就被上司(在權力折衝中)強迫中獎,管你怎麼想,都要一起來幫忙做夢。基本上到葉門釣鮭魚這本書,講的就是很多人一起做大夢的故事。而說到做夢這回事嘛,本來就是一夢各表,美夢還是惡夢,都是看人怎麼想的(所以老妹啊,當我下回跟妳說自己夢到在大賣場裡對抗殭屍軍團,還有一隻殭屍是非洲象的時候,我真的是在說好夢,請不要用同情的眼光看我)。有時如果覺得某個夢想遙不可及、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都不相信會有成功的一天;那它就真的是很遠,這輩子不用盼了,想了也是白想嘛。但若是換個角度來看,也許就會發現不論是再遠再可笑的夢想,總還有路可走;不論多窄多遠,一定找得出方法來達成(比如畢生致力研發神秘病毒等等 <- 這是變態)。那如果想走的那條路真是如此難行的話,做夢的堅決度就要強一點。旣然是自己的夢想,那就要相信可以達成,並為此盡一切的努力。不管是再可笑的事情,都要用「我就算轉世投胎拼命十輩子也要達成」的豪氣走下去!決心越大,夢想就會顯得越容易。這本書,講的也就是這樣一件事。當然他的過程還是很歡樂啦(有沒有突然變臉的感覺)。本作採用許多不同種類的文體來交待劇情,從日記信件傳記,到訪談報導還有質詢等等,體裁非常豐富,不斷製造新鮮感,讓人不知不覺地一頁頁翻下去。而談到本作的笑料呢,我不得不說,這就像是英國人會寫的小說啊!(強烈建議和「瞧這些英國佬」配套閱讀,樂趣肯定倍增)本作前段有著滿滿的英式幽默,諷刺挖苦機趣無一不全,隱微內歛但強烈。輕描淡寫的一句有時就是很強的笑點,讓人嘴角上揚個不停。不過和前面不同,到葉門釣鮭魚後半部的諷刺就比較直截尖銳,荒謬感也更強。可惜也因為太過直接了,所以反倒沒有含蓄的前半部那麼有趣。尤其是政治的部分,前半拿捏得比較好,後段實在有點過火、反而失去機趣(或該說,這種搞法要放到完全荒謬的背景裡才會好笑,放在半真實背景裡反顯誇張)。只是這也無所謂,因為比起笑料和諷刺,後半還有其他更引人注意的東西,那就是「美」。對,美,真的很美,我沒料到這本書能(會)給我這樣的感覺。本作過了中段後,開始自然而然地進入內心與現實自然交會的探討。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生硬感,而是相當誠實簡單的靜默省思。這真的是需要經驗與歲月磨練才寫得出來的東西,平實但深刻,足以感動人心。本作後段常常出現許多簡單但極具美感的描述,結合了深切省思與壯麗景觀,那是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充滿生命力與可能性的純粹感動。正因為有隨著故事劇情理所當然演繹而出的那些思考,所以這些景象才顯得如此宏大而美麗。而且讓我驚訝的是,最美的畫面往往是出自最庸俗角色的口中。這的確是部好看的小說,說是荒謬但也寫實。我特別喜歡書中對人際關係的描寫,看似淡薄實為溫婉。我也喜歡這個結局。另外,其實結局在閱讀途中就大略猜到了,說驚世算是有點誇張(因為連我都猜得到啊,汗)。不過當看見高潮部分時,我仍為作者的安排感到幾許訝異。說真的,我沒料到可以安排這麼美,真的很美。老實說這本和期末考夾殺在一起我是看得有點膽顫心驚的,只能每天照著固定的進度慢慢來。但好在到葉門釣鮭魚這本書十分幽默、諷刺力道也夠,讓人讀來相當愉快。佛腳抱到一半用釣鮭來休息,算是蠻美好的(但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吃鮭,泣)。期待了整整半年的作品果然沒讓我失望,讀得非常地開心。有機會的話推薦找來看,想必不會失望的,這是本特別、有趣又不失內涵的好作品。最後的最後,小試閱本中有作者保羅.托迪的照片,這是六十歲?騙人,他是阿斗仔,不懂得養生的阿斗仔欸!六十歲看起來竟然只有四十歲!不過當然還是輸我們某教授啦,八十歲看起像四十歲,叫我們這群未老先衰的大學生情何以堪啊……(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采豫 10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近來剛上市的新書定會有配合行銷的文案,用以引起讀者購買的衝動,但帶給人誤導印象的也所在多有。《到葉門釣鮭魚》的封面上寫了一句話:「所有的搞笑都正經八百煞有介事」,實際讀過後,不得不反駁一番:這本書哪裡搞笑了?的確,書中有「葉門鮭魚案」的異想天開,有政治人物的勢利與虛偽,也有一些裝模作樣的信簡,像是恐怖組織的暗殺交涉(這也可以討價還價)、國會質詢紀錄摘要(官員敷衍的嘴臉)等,有諷刺、有幽默,但實在看不出來搞笑在哪裡。難道是我個人的誤解,錯以太過嚴肅的眼光來品讀這本小說?與此相較,封底所寫的「筆法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是比較恰當的形容。雖然我也不覺得哪裡有「蘊含深厚的人性關懷與省思」啦。本書被選為快閃讀書會第十三次的活動書目,訂定的主題是「有錢真好」。沒看過書的內容前實在是令人猜想不到:還真的蠻貼切主題的呢。敘事結構本書的形式相當特別,主要由當事人的書信、電子郵件、日記、訪談紀錄等集結而成,輔以第三者的媒體報導、國會議程紀錄等,可說是多重敘事觀點的進階型態,讓讀者彷彿是由這些片段的材料中去拼湊出事件的原貌。當然,書中的日記與訪談紀錄都已超越原有的形式侷限,而改以小說的第一人稱敘事來呈現——可說是披著日記或訪談紀錄外衣的小說。哪可能有人把日記寫得劇情精彩、文詞並茂呢?哪可能在訪談中能巨細靡遺地講述每個人的對話內容、字句不差呢?以鍾斯觀點敘述的段落,擔負著整個故事的中心視點,往往在開頭還像是一般日記的語調,卻總在不知不覺中化為一般小說常見的敘事型態。小說畢竟是小說,日記形式的小說和真正的日記相比必定截然不同,《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也是如此。然而《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藉由文章的遣詞用字來顯現主角的心智程度的變化,效果非常鮮明;《到葉門釣鮭魚》則藉此種手法來彰顯出各個主要人物的心性,在書信、日記及訪談之中,人物往往能表現出在他人面前隱藏起來、或他人無從參透的內心真正思維。多重敘事觀點也有助於突顯重要事件,從不同的角度來加深讀者的印象,並賦予更豐富的涵義。比方說,鍾斯因為婚姻出現危機而心情沮喪,穆罕默德大公以「信與愛」為主題來勸諭他。鍾斯的日記詳細地記下大公所說的內容,而他自己當下對這番話有何想法並未提及。但在海麗葉的信件中,她看到鍾斯「突然坐直身子,彷彿被電烙棒戳了一下。頃刻之間,他的神情都變了。」,卻幾乎不記得大公說了什麼。單從鍾斯的觀點來看,很難理解大公的話為何對他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因為在那當下他尚未察覺,不可能出現在他第一人稱的敘述之中。海麗葉的旁觀視點可以補足鍾斯人格變化的合理性。角色構成毫無疑問,鍾斯是這篇故事的主角。他是整篇故事中唯一因為「葉門鮭魚」事件而有明顯改變的人物。海麗葉也有改變,但那和葉門鮭魚專案沒啥關係,而麥斯威爾的變化純粹是機運使然,算不得數。海麗葉在故事中扮演的幾乎可說是花瓶的角色,雖說這花瓶功能繁多:避免對話內容過於生硬的潤滑劑、提供為劇情調味增色的戀愛香料、藉訪談的名義將麥斯威爾狠狠奚落一頓。故事中夾雜海麗葉與馬修的往來通信,似乎是用來強調海麗葉從來沒把鍾斯放在心上,因而鍾斯的黃昏戀情打從一開始就沒有希望。其中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那場兩人共有的神秘夢境,或是兩人各自私有的夢境?無論是哪一種,即使在海麗葉已經察覺到鍾斯的心意之時,她還是只將愛意投注在馬修身上。故事不需要再解釋鍾斯為什麼被拒絕,總之海麗葉心中沒有鍾斯,愛情就是這麼不需要理由。相較於海麗葉擅長作表面工夫(瞧瞧她奚落麥斯威爾的狠勁,和她平常溫婉的態度大異其趣),惹人厭的麥斯威爾倒是個表裡如一的人物。這人物在故事中與其說是反派,更像是個丑角—— 光是那荒謬愚蠢的「人民有獎試錄集腳本」就可看出端倪。但即使是如此,為何要在故事中插入這一個丑角?其中一個理由,或許是要讓麥斯威爾擔負的是整個「葉門鮭魚」案與政治的連結,藉此才能在故事中到處穿插諷刺政治人物的橋段。同時,正是因為有政治力量介入,鍾斯才會被脅迫主持這項專案;也是為了政客想作秀,穆罕默德大公才會陪著首相一起站在溪中釣魚,結果導致悲劇性的結局。麥斯威爾這人物的存在或許只是增添點趣味,沒了卻會使劇情缺乏政治運作的荒唐而顯得合理性薄弱,還真萬萬不成呢。冒險若以鍾斯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篇以冒險為主題的故事。鍾斯,一個中年科學家,度過了平靜安穩、也有些乏味的半生,在狹隘的專業領域裡自以為小有成就,有天卻莫名奇妙地被捲入「葉門鮭魚」這種荒謬的專案。去從事一項史無前例、看來困難重重、且可能會影響自己專業生涯的計畫,可稱得上是一場冒險了。鍾斯之所以願意投入,部分是因為受到脅迫、部分是因為受穆罕默德大公的堅定信念所感,但佔最重要因素的,應該是他自己身為科學家所產生的好奇心:在沒有資金限制的情況下,來設計一套實驗,看是否真有可能將鮭魚引進印度洋。夢想才是誘使人展開冒險的最重要因素。這場冒險的結局也相當出人意料之外,讓我想到一個有趣的形容方式:如果說,鍾斯是古典奇幻故事中冒險隊伍的魔法師,那麼鮭魚游向阿連旱川上游的場面,就相當於打倒魔王的瞬間,冒險過程中最燦爛光輝的一刻;而大公被洪流沖走,就像是帶領隊伍的勇者一時大意,中了魔王死前留下的詛咒而一同殞命。展開冒險,難免就會和原有的生活產生衝突。在故事中,鍾斯的妻子瑪麗全心專注在事業上,對於他所面對的各種新問題毫不關心,為了升遷而不惜遠離家庭,因而導致兩人的衝突。但我們別忘了這本書採用的多重敘事觀點形式:瑪麗的種種負面表現,只是從鍾斯的視點所看到的片面印象。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瑪麗為了爭取升遷的機會而遠赴日內瓦,難道不也是一場冒險嗎?鍾斯抱怨妻子對自己的重要感受沒興趣,但他又何嘗努力去瞭解瑪麗當時面對的抉擇?即使瑪麗在故事中看來像是個無理取鬧的自私妻子,但鍾斯自己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能想通這些事情,他們倆後來會和解,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封狼 10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我有釣過魚喔乘著小竹筏在曾文水庫釣,用蕃薯粉團做餌不過後來那邊被禁止釣魚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封狼 10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November 30, 2008 瑪麗不會無理取鬧,是理性過頭吧?XD感覺上是那一輩職業婦女/女性主義者的典型。上一輩的職業婦女說真的很強調「男人能做的我也行」甚至「比男人更男人」。強調運用女性特質來進行管理是比較晚近的事情。說起來,像這種只把工作搞定回家就說我好累然後倒頭呼呼大睡、不跟家裡討論就自己決定接下跨國任務然後宣稱「我是為了這個家」結果被另一半抱怨都不願意傾聽的,如果換成一個男性角色的話,大概不會引起大家太多注意 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elish 10 發表於 December 1,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December 1, 2008 唉,說到「釣」這種東西,我比較大的問題是……它們都不給我釣(掩面)更怨恨的是旁邊的一隻接一隻是怎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laire 10 發表於 December 28,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December 28, 2008 忘記這次的讀書會了(牆角畫圈圈懺悔)現在來補太晚了...>//<南柯一夢哉?《到葉門釣鮭魚》這是一本以調查報告形式寫成的小說,由研究報告、日記、報章雜誌、書信等等串聯而成,然而它的精彩程度和傳統模式寫就的小說比起來完全不遜色。儘管一開始可能會混亂的錯覺,但是慢慢地便會漸入佳境。我在維基百科查了一下關於葉門和鮭魚,葉門是有名的沙漠地帶,位阿拉伯海與紅海邊緣,阿曼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某些地方的水會忽然暴漲,接著又完全恢復乾涸狀態,而鮭魚生於淡水,長於海水中(大西洋與太平洋),但是最後會回到出生地淡水繁殖產卵,然後幾周後便會死去,是深海迴游魚類。簡單來說,葉門和鮭魚,八竿子打不著邊。如果有一天有個人認真地問你:嘿要不要一起去葉門釣鮭魚?你會怎麼想呢?是覺得他瘋了叫他不要做夢了,還是說OK然後一起出發?我應該是選擇前者,去葉門釣鮭魚本來就是一個太夢幻的想法。「嘿,不要拿鮭魚的性命開玩笑啦!」我想著,「這不過是有錢人吃飽沒事找事做。」可是隨著故事的發展,穆罕默德大公對這件事的信念,希望所有人都能和他一樣感受到釣鮭時的平靜的心願,不只打動了原先對這個計劃嗤之以鼻的鍾斯博士,也讓我的想法動搖了。這件事,是否真的這樣不可為呢?以當今科技的先進與種種不可預測的未來,或許在葉門釣鮭魚這件事情有一天將不只是一場不切實際的夢想。穆罕默德大公說:「有這麼一夥人,因為熱愛一項共同的興趣,所有階級都可抛在一邊。賽義德(意為顯貴階級)和努卡(意為工人階級)一起站在河岸上,自由自在地交談,毫無任何顧及扭捏和自我意識。」因此他深信這是上帝的旨意,將釣鮭這樣一種休閒娛樂的活動從英國帶到葉門,或許可以讓他們那易怒的民族有彼此貼近的可能。《到葉門釣鮭魚》以輕鬆自在的語調娓娓道來一則不可思議的故事,幽默地諷刺著現今的英、葉兩國的政治局面,還有那讓人驚愕的結局……會令人有種這樣就要結束了嗎的不捨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