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胤泰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59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呆~胤泰

  1. 是沒錯拉~可是我不敢武斷...

    況且說不定是我把"開發"跟"使用"這兩個辭混淆了

    而且我也不知道"開發量"是如何測量的= =

    對了~你的想法是...???

    我認為:

    人的大腦是100%被開發的,

    但是人們在生活中不會完全的 「用」 到100%的大腦。

    比如說當你在寫功課時,

    你可能只用到了行動區 (來控制手用筆寫字) 和視覺區來看題目,還有思考區,

    但是並不會用到語言區或是控制其它部位的行動區,

    所以那時大腦的活動量絕對不到100%。

    但是那並不代表著大腦其他的部分沒有被開發、沒有被分配到功能,

    而只是因為你所做的事情不同,

    大腦活動的區域和百分比因此也不同。

    亦即我認為:活動量(視你正在做的事情而定)和開發量(100%)是不一樣的!!!

  2. 3.潛伏期那麼長是一路活化直達死亡還是一段活化一段休眠交替

    先感激不盡

    病毒核衣殼一旦進入細胞,病毒的逆轉錄酶就將病毒的單鏈正義RNA從病毒蛋白上釋放,並

    根據正義RNA逆轉錄生成反義互補DNA(cDNA)。這個反轉錄過程非常容易出錯,因此這

    是病毒進行突變(如,獲得抗藥性)的重要步驟。然後,根據cDNA合成雙鏈的病毒DNA

    (vDNA)。新的病毒DNA被轉運到細胞核中,並由病毒的整合酶將其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

    上。這樣,病毒進入潛伏期。

    通常,愛滋病病毒都會在人體存活數年,在病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性行為或血液交換進行

    傳播。愛滋病病毒甚至在藥物殺死了血液中所有的細胞後仍能倖存。它把自己整合在寄主細

    胞的DNA中,保持數年的休眠狀態,免疫系統不會對其作出應答,因為它只是DNA片斷。當

    細胞分裂和複製的時候,病毒被一起複制。數年後,病毒會變得活躍起來,奪取對細胞的控

    制和開始複製。

    總而言之,愛滋病毒在勢單力孤時會休眠,等到兵強馬壯後再大舉進攻

    這樣講應該沒錯

    有錯請指證,或著直接砍了沒關係,因為我也不確定T_T

  3. 演化分類學上好像沒有這麼簡單。

    如果要從演化分類學看是這樣的:

    現在對陸生植物的研究通常會顯示出這兩種圖形的其中一種。

    ↓在第一種圖形裡,地錢門是第一個分離的,接著是角苔門,而苔蘚植物門和多孢植物(包含維管植物)最為接近。

    Bryo_cladogram.jpg

    ↑在第二種圖形裡,角苔門則是第一個分離出去的,第二個是維管植物,而苔蘚植物門和地錢門之間的關係最為親近。

    原本,這三個類群是在「苔蘚植物門」裡的三個綱,但因為它們形成了併系群,所以現在被放置在三個不同的門裡面。

    ......連學術的分類法也有爭議,也難怪課本上會寫反......

    P.S.雖然無助於樓頂的大大在野外分辨苔和鮮,但我還是PO上來了~希望你會喜歡

  4. 我找到的照片是黑白的,還請見諒

    ↓由左往右分別是:毛艮的「無限外韌型維管束」(外有厚壁細胞組成的蓋),馬兜鈴的「無限外韌型維管束」和南瓜的「雙韌型維管束」

    600px-Leitb%C3%BCndeltyp.jpg

    ↑由左往右分別是:毛艮的「無限外韌型維管束」(外有厚壁細胞組成的蓋),馬兜鈴的「無限外韌型維管束」和南瓜的「雙韌型維管束」

    ↓雙子葉植物玉米的「有限外韌型維管束」

    200px-Leitb%C3%BCndel.jpg

    ↑雙子葉植物玉米的「有限外韌型維管束」

    維管束根據木質部和韌皮部的排列方式可以被分為三大類:

    ...外韌型:韌皮部位於木質部的外側。

    ...雙韌型:維管束內外周均為韌皮部(內生韌皮部和外生韌皮部)。如南瓜的莖。

    ...同心型:由一種維管組織包著另一種維管組織。又可細分為兩類:

    ................周木型:木質部在外周,成圈狀包圍裡面的韌皮部。

    ................周韌型:韌質部在外周,成圈狀包圍裡面的木皮部。

    ...................此外,根據能否繼續發育,還可以將維管束分為有限維管束和無限維管束兩類:

    ......................有限維管束:不具有形成層,不能發育出新的木質部和韌皮部。蕨類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維管束多屬於此類。

    ......................無限維管束:在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有形成層,可以產生新的木質部和韌皮部。這類維管束可以使植物的枝幹不斷加粗。一般存在於裸子植物和木本雙子葉植物中。

    我只查到雙子葉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嘴砲:不只是奇摩知識,維基百科也很好用阿xd

  5. 基因一詞來自希臘語,意思為「生」。是指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現。人類約有兩萬至兩萬五千個基因。

    染色體在體細胞中是成對存在的,每條染色體上都帶有一定數量的基因。

    一般來說,生物體中的每個細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但並不是每個細胞中的每個基因所攜帶的遺傳信息都會被表達出來。不同部位和功能的細胞,能將遺傳信息表達出來的基因也不同。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F%BA%E5%9B%A0&variant=zh-tw(維基百科)

  6. 沒有人回耶

    我也來貼一個台灣的重大成就好了,要不樓頂的大大就白辛苦了

    以下內容轉載自2008九月號科學人雜誌:

    翁啟惠(現任的中研院院長喔)在德州農工大學四年即升為正教授,1989年應史丹佛大學之聘擔任教授,再前往加州看環境的回程,順道去聖地牙哥的斯克里普斯研究院演講,演講一結束,院長就提出一份條件優渥的合約,希望聘請他擔任新成立的化學系教授。翁啟惠考慮到斯克里普斯研究院在生物醫學領域非常之名,雖然沒有研究化學的經驗,但應該很有潛力,就決定受聘,但婉拒行政職,只願意當講座教授,專心從事研究。

    翁啟惠再斯克里普斯研究院待了14年,逐漸解開醣分子的秘密。他發明的「一鍋式酵素反應」,是首次採用生物方法合成複雜的醣分子,而且到現在為止,仍是唯一可大量合成寡醣的方法

    人體細胞表面醣蛋白上的醣分子是寡醣,每一種寡糖中的各個單醣有其特殊連接的方式,若連接方式錯誤,就無法成為正確的寡糖。自然界是用酵素讓單醣結合為寡糖,翁啟惠模仿天然的合成法,先澈底了解酵素與單醣之間的關聯性,然後找出適當酵素來活化單醣,再用另一種酵素將以活化的單醣連接起來,這樣只要將正確的單醣和酵素都放進一個鍋子裡,就可合成所謂的寡糖

    這種用酵素合成的方式,雖可大量合成,但其困難點在於不易取得足夠多種的酵素來合成全部可能的天然產物,並且難以合成出非天然的產物。因此翁啟惠發明了另一套「程式化一鍋式多醣合成法」,用化學而非生物方法來合成寡醣,可以合成任何一種天然或非天然的寡醣,雖然量不大,但已足夠進行後續實驗

    以傳統化學方式合成特定寡醣時,必須先將每一個單醣分子上不需作用的連接點用保護基「罩」起來,只留下可反映的連接點,讓兩個單醣合成雙醣,如此反覆操作,才得到所需的寡糖,過程非常複雜,合成一種寡醣約需1~2年時間。

    人體內有九種正要的單醣,翁啟惠發現任一種單醣若加上不同的保護基,反映活性也會改變,於是他為每一種單醣都設計了20~30種安裝保護基的方式,做出各種活性高低不同的單元(building block,已安裝保護基的單醣),然後將這些統統輸入電腦,建成資料庫

    當要合成某天然或非天然的寡糖時,只要將該寡醣的結構輸入電腦,電腦就會自動研判要用哪些單元混合,然後在室溫下將適合的單元至於同一鍋中,並加入這確的起始劑,就可讓活性較高的單醣彼此先結合,接著按照順序和活性較低的單醣連接起來,就合成出來了。

    翁啟惠發明的兩種一鍋式合成法,都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就可以合成寡醣,比從前的1~2年大幅縮短,因此使得非常複雜的醣類研究可以進行,也開啟了全世界醣分子研究的熱潮

  7. 最簡單的方式:

    僅用肉抽出物 (Meat extract) 與蛋白凍配製,但可依各種目的,以此再加固形狀態瓊枝,或可加血液、血清及添加其他各種物質。

    或去下面地址購買(有錢的話,真的很貴):

    台北縣五股工業區五工五路21號

    地圖:http://tw.rd.yahoo.com/referurl/knowledge/maps/*http://tw.maps.yahoo.com/?ei=utf8&addr=%E5%8F%B0%E5%8C%97%E7%B8%A3%E4%BA%94%E8%82%A1%E5%B7%A5%E6%A5%AD%E5%8D%80%E4%BA%94%E5%B7%A5%E4%BA%94%E8%B7%AF21%E8%99%9F

    TEL:(02)2298-1823 FAX:(02)2298-8100 http://www.cmp-micro.com

  8. 應該是靠腸胃吸收的:

    母乳(特別是初乳)中的免疫物質,不是在血液裏被吸收,而是在胃腸裏被吸收。

    它們是一組物質,叫“初乳微料”或“初乳細胞”。

    這種微料有兩類,一類是溶菌酶,可以把細菌的細胞膜破壞;另一類是巨噬細胞,它和白血球的性質相似,能把有害的微生物消化,或同時合成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這樣就會增加嬰兒的免疫力。

    總而言之:喝進肚肚→消化→吸收,就這樣,應該跟吸收養分的路徑相同

    來源:http://www.fx120.net:82/dzjk/yebd/ye-yeq/ysyy/200411161324401950.htm

  9. 茄屬是傳染人並且把他變成蛇神的虛構的病毒。

    在書中,茄屬病毒通過血液攻擊人腦,直到人的心臟中止然後被「認為是」死者。

    病毒改變它的「宿主」的身體的細胞和獲取控制權,除非您毀壞他的腦子,要不蛇神不可能被中斷。

    如果人被蛇神咬住,只需幾小時症狀便會顯現。 泰半是傷口的變色、熱病、嘔吐、麻木、缓慢的心率和昏迷。

  10. 順便問幾個問題

    3.

    我對用盡廢退說的印象就是樓上講的那樣

    "體細胞發達會傳給下一代"被推翻掉

    那麼不常用的細胞呢?

    就像我們的尾巴不見

    為什麼不常用就會演化不見

    是因為避免浪費多餘能量?

    真是個好問題阿

    以演化論的觀點,我只能說:因為有尾巴的人的演化歷程中,居於不利的角色,因此,尾巴自然而然地被「天擇」掉了

    至於有尾巴的為何居於不利呢?

    可能是尾巴干擾了直立行走......吧

    至於真正的答案阿,就跟「先有雞?先有蛋?」這個問題一樣:

    沒有答案!!!

    除非搭哆啦A夢的時光機回去才能知道。

  11. 根據19世紀時由丹麥細菌學家Hans Christian Gram所發展出來的染色法,可將真細菌分成:

    1.革蘭氏陰性(Gram negative)菌;'

    2.革蘭氏陽性(Gram positive)菌。

    這兩種菌最主要不同是在於細胞壁的結構:

    革蘭氏陽性菌─有多層的肽聚糖;

    革蘭氏陰性菌─則是由僅由數層的肽聚糖聚集而成。

    好像真細菌的細胞壁都是以肽聚醣構成,只是厚或薄的差別。

  12. 花青素(Anthocyanin)是一種植物性色素,屬於一種水溶性色素,目前有約有20種以上的花青素。

    花青素和前花青素都是植物中的酚類物質凡是植物中顏色呈現藍色或紫色的蔬果大部份都含有這類的成份

    花青素具有相當好的抗氧化能力,研究中也發現,花青素不會對一般細胞造成毒性,在老鼠實驗中,適量的花青素不會對生殖作用產生負面的影響。

    花青素可以說是青春源,因為花青素可維持血管彈性、清除壞膽固醇囤積、避免血小板凝集。另外,花青素有抗菌、增強免疫力、抑制各種癌細胞的功效,所以能延緩老化、保持青春。

    補充:多酚可說是植物中的第一大類抗氧化物質,而第二大類則為類胡蘿蔔素,呈色為黃、橙、紅。類胡蘿蔔素中主要有兩種,分別為胡蘿蔔素和番茄紅素。

    原本我也想去維基百科查的,但上面的大大已經查好了,我便來個統整和補充

  13. 我頭暈了

    原來系統和組織之間不只是器官而已

    還有不是器官的......

    ......阿那是甚麼東東阿

    我也來舉個模稜兩可的例子吧,在八月號的科學人看到的:

    如果你走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阿岡揆省立公園,可能會聽到淒厲寂寞的叫聲。幸運的話,還可能瞥見狼群在森林中奔馳。但是等你回到家,想把這些模糊的照片拿出來炫耀一番,你該說你看到了哪一種狼呢?你問的科學家不一樣,得到的答案可能也不一樣,有些人還可能告訴你數種不同的答案。

    18世紀的歐洲博物學家認為,加拿大、北美東部的狼,和分布歐洲、亞洲的灰狼(Canis lupus)不同,因此將這些狼命名為東部森林狼(Canis lycaon)。到了20世紀早期,北美的博物學家翻案,認為東部森林狼其實就是灰狼。但是最近幾年,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狼的DNA,又將事情帶回原點。他們辯稱灰狼僅生活在北美西部。阿岡揆省立公園裡的狼是另一種狼,應該再一次將他們命名為東部森林狼。

    至於其他的專家並不覺得證據充分到能將灰狼分為兩種,而且兩邊都同意!!!